橡皮泥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51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儿童玩具领域,公开了橡皮泥挤出装置,包括底座、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半开口状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方设有透明材质制得的上壳体,还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手摇部、推柱和夹持部。通过手摇部、第二筒体、推柱和夹持部的配合,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转动手摇部得到所需型状的橡皮泥,简单快捷,便于儿童使用,通过在第一筒体顶部设置第一啮齿,在手摇部底部设置第二啮齿,第一啮齿与第二啮齿相互配合,带动第一筒体转动,从而使得搅拌片对小球进行搅动,提高了观赏性和可玩性,同时也起到了提醒作用,提醒使用者第二筒体内的橡皮泥已全部挤出。筒体内的橡皮泥已全部挤出。筒体内的橡皮泥已全部挤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橡皮泥挤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玩具领域,特别涉及橡皮泥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橡皮泥适用于3

7岁儿童使用玩耍,通过将橡皮泥捏合成不同形状,既能够增加儿童玩耍的乐趣,也能够锻炼其思维,但是想捏出型状较好的橡皮泥制品,往往需要配合模具和挤出装置才能够得以实现,现有的橡皮泥挤出装置较为简陋,只有单纯的挤出功能,且其外观也不好看,儿童往往不会对其有兴趣,且现有的挤出装置不便于观察装置内的橡皮泥是否完全挤出,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橡皮泥已经全部挤出,还是会不断的使用挤出装置(由于儿童年纪尚小,思维和观察能力有限,并不会察觉到挤出装置内没有橡皮泥了),缺少一定的提醒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橡皮泥挤出装置,解决现有挤出装置简陋,缺乏观赏性,不能提醒使用者橡皮泥已挤出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橡皮泥挤出装置,包括底座、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半开口状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方设有透明材质制得的上壳体,还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手摇部、推柱和夹持部;
[0006]所述上壳体内设有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啮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搅拌片;
[0007]所述手摇部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顶部,所述手摇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啮齿相匹配的第二啮齿;
[0008]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穿过所述上壳体并插入所述下壳体中,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内嵌于所述手摇部中;
[0009]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设有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模具。
[0010]优选的,所述推柱包括柱体、连接部和压板;
[0011]所述柱体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柱体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手摇部相互卡合的所述连接部,所述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橡皮泥的压板。
[0012]优选的,所述手摇部包括顶盖、手柄和承接台;
[0013]所述顶盖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所述顶盖的侧壁上设有所述手柄,所述顶盖中部设有内凹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所述承接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承接台相互卡合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底端的L型沟槽。
[0015]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为透明材质制得,所述上壳体和所述第一筒体之间的空间内设有若干小球,所述手摇部带动所述第一筒体转动时,所述搅拌片会搅动小球。
[0016]优选的,还包括端盖,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设有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上设
有与所述第二筒体外侧壁卡合连接的凸起。
[0017]优选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所述套筒用于隔开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
[0018]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套筒。
[0019]优选的,还包括杯体,所述杯体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杯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正下方,第二筒体中的橡皮泥通过挤压后从模具中掉落至所述杯体内。
[0020]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与模具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穿孔,模具可从所述穿孔中通过。
[0021]本技术的贡献在于:本技术通过手摇部、第二筒体、推柱和夹持部的配合,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转动手摇部得到所需型状的橡皮泥,简单快捷,便于儿童使用,通过在第一筒体顶部设置第一啮齿,在手摇部底部设置第二啮齿,第一啮齿与第二啮齿相互配合,带动第一筒体转动,从而使得搅拌片对小球进行搅动,提高了观赏性和可玩性,同时也起到了提醒作用,提醒使用者第二筒体内的橡皮泥已全部挤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挤出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挤出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手摇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挤出装置除去手摇部和一半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推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第二筒体、夹持部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端盖与第二筒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技术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技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本技术下壳体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底座10;
[0034]下壳体20、穿孔21;
[0035]上壳体30;
[0036]第一筒体40、第一啮齿41、搅拌片42;
[0037]第二筒体50;
[0038]手摇部60、第二啮齿61、顶盖62、手柄63、承接台64;
[0039]推柱70、柱体71、连接部72、压板73;
[0040]夹持部80;
[0041]端盖90、凸起91;
[0042]套筒1a、连接件1b、杯体1c、模具1d。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
制。
[0044]如图1

6所示,橡皮泥挤出装置,包括底座10、下壳体20和上壳体30,所述底座10上设有半开口状的下壳体20,所述下壳体20上方设有透明材质制得的上壳体30(采用透明材质是为了使用者在转动搅拌片时能够观察到上壳体内小球的跳动),还包括第一筒体40、第二筒体50、手摇部60、推柱70和夹持部80;
[0045]如图4所示,所述上壳体30内设有所述第一筒体40,所述第一筒体40的顶部设有第一啮齿41,所述第一筒体40的外侧壁上设有搅拌片42;
[0046]如图3所示,所述手摇部60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0顶部,所述手摇部6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啮齿41相匹配的第二啮齿61;
[0047]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筒体40内设有所述第二筒体50,所述第二筒体50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筒体50的底端穿过所述上壳体30并插入所述下壳体20中,所述第二筒体50的顶端内嵌于所述手摇部60中;
[0048]如图2和7所示,所述第二筒体50的底端设有所述夹持部80,所述夹持部80用于夹持模具1d。
[0049]第一筒体40的顶部设有第一啮齿41,手摇部60的底部设有第二啮齿61,第一啮齿41和第二啮齿61相互配合,在手摇部60的转动下,会带动第一筒体40转动,又由于在第一筒体4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搅拌片42,第一筒体40转动的过程中搅拌片42也会随之一起转动,从而带动上壳体30和第一筒体40间的小球跳动(如图5所示),增加了橡皮泥挤出装置的可玩性和观赏性。
[0050]手摇部60活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橡皮泥挤出装置,包括底座、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半开口状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方设有透明材质制得的上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手摇部、推柱和夹持部;所述上壳体内设有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啮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搅拌片;所述手摇部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顶部,所述手摇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啮齿相匹配的第二啮齿;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穿过所述上壳体并插入所述下壳体中,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内嵌于所述手摇部中;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设有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皮泥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柱包括柱体、连接部和压板;所述柱体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柱体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手摇部相互卡合的所述连接部,所述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挤压橡皮泥的压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皮泥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部还包括顶盖、手柄和承接台;所述顶盖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所述顶盖的侧壁上设有所述手柄,所述顶盖中部设有内凹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所述承接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承接台相互卡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雄马坦吴胜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舜富文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