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需求响应的市场化运行策略的
,尤其涉及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简称DR)是指电力市场价格明显升高(降低)或系统安全可靠性存在风险时,电力用户根据价格或激励措施,暂时改变其用电行为,减少(增加)用电,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负荷聚合响应模式是指通过引入“负荷聚合商”这一市场主体,依托利用其负荷聚合平台对多个储能电站的集控能力,实现对需求响应时段整体电网负载的调控,从而达到对电网功率削峰填谷的目的,同时,负荷聚合商通过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网的需求响应结算获取收益。
[0003]目前需求响应不可避免地极度依赖于人工操作,需要专人实时关注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另外大部分的填谷需求响应发生在夜间和凌晨,因而不便于实际操作。同时随着参与需求响应的电站的规模和需求响应频次的扩大,这种依赖于人工操作的方法不再贴合实际需要,亟需一种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场景抽象建模,将负荷聚合平台下的各储能站点参与需求响应和日常运行的业务场景建模;决策变量定义;设定优化目标,包括设定电站供电收益、电网购电成本和需求响应收益,最终目标函数为所有站点综合收益之和最大化;添加约束条件,添加需求响应功率约束、母线电量平衡约束、储能系统SOC约束、储能系统功率约束、电网功率约束以及储能功率变动约束;根据所述目标函数及添加的约束条件,将负荷聚合平台下的多站点需求响应问题构建为约束优化模型,对所述约束优化模型进行实际求解,获得在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运行策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变量定义包括,考虑具有N个站点的负荷聚合平台在未来T个时刻的运行策略,定义决策变量如下,X
it
:充电站点i的储能在t时刻的直流放电功率;Y
it
:充电站点i的储能在t时刻的直流充电功率;Z
it
:充电站点i在t时刻从电网购电功率;上述变量均为非负实数,其中,i=1,2,
···
,N,t=1,2,
···
,T。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目标函数为电站供电总收益、电网购电成本、需求响应收益的综合收益之和,如下式:;式中,J为最终目标函数,J_load为电站供电总收益、C_grid为电网购电成本、J_demand为需求响应收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所述需求响应功率约束如下式:;在需求响应时段,负荷聚合平台下所有站点的响应功率之和等于总需求响应功率,其中demand_power
t
为由电网事先发布的需求响应目标功率值,D
t
为是否是需求响应时段的标识符,若t时段为需求响应时段,D
t
值为1,否则为0。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所述母线电量平衡约束包括,在任一时段任一站点,均应满足母线电量平衡约束,如下式:;其中,η_dsg
i
、η_chg
i
分别为站点i储能系统的放电、充电效率,S
it
、L
it
是站点i在t时段的其他电源功率及负载用电功率。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所述储能系统SOC约束包括,
任一时段任一站点的储能系统SOC应满足在其上下限之间,如下式:;其中,cap_min
i
、cap_max
i
分别为站点i的储能系统的电量下限、电量上限,cap
i0
为站点i的储能系统初始状态的电量,cap
i
为站点i的储能系统在t时段的电量,d
τ
为τ时段的时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聚合平台多站点最优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储能系统功率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荣,张毅,马兴,王鹏,张东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轻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