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装式植物智能自动化栽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装室盆装式植物栽种的
,尤其涉及一种盆装式植物智能自动化栽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盆装式植物在幼苗期一般为容器培养,称为容器苗。容器苗是指用特定容器培育的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容器盛有养分丰富的培养土等基质,常在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中进行育苗,可使苗的生长发育获得较佳的营养和环境条件。苗随根际土团栽种,起苗和栽种过程中根系受损伤少,成活率高、发棵快、生长旺盛,对不耐移栽的作物或树木尤为适用。
[0003]目前盆装式幼苗移栽过程中仍然较多采用人工移栽或半人工的方式,技术过于落后,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人工操作的机械一般为农业工具或半自动的机械,并且每种机械设备只能种植相对应的一种作物,对于能源和资源的节省也未有多大效果。投入使用的机械大多是大型机械,动力来源是燃烧汽油、柴油和煤等物质得到,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出现加重温室效应等情况。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盆装式植物智能自动化栽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装式植物智能自动化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行进结构(2),所述行进结构(2)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和两侧;施肥结构(3),所述施肥结构(3)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内部,所述施肥结构(3)包括装肥槽(31)、施肥管(32)、分配马达(33)、分配板(34)和分配口(35),所述装肥槽(31)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顶面,所述施肥管(32)安装并贯穿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且所述施肥管(32)的顶端与所述装肥槽(31)的内部连通,所述分配马达(33)安装于所述装肥槽(31)的底部内部,所述分配板(34)与所述分配马达(33)转动连接,所述分配口(35)设于分配板(34)的表面;挖槽结构(4),两个所述挖槽结构(4)对称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内部,所述挖槽结构(4)包括液压泵(41)、挖槽液压杆(42)、出土口(43)和挖槽筒(44),所述液压泵(41)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内部,所述挖槽液压杆(42)安装于所述液压泵(41)的底部,所述出土口(43)固定于所述挖槽液压杆(42)的底端,所述挖槽筒(44)固定于所述出土口(43)的底端;分苗结构(5),所述分苗结构(5)设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所述分苗结构(5)包括装苗通道(51)、下苗管(52)、输送台(53)、侧挡板(54)、推料液压杆(55)、推板(56)和顶挡板(57),多个所述装苗通道(51)设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所述下苗管(52)与多个所述装苗通道(51)的底端连通,所述输送台(53)固定于所述下苗管(52)的下方,两组所述侧挡板(54)对称固定于所述输送台(53)的顶面,所述推料液压杆(55)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内侧壁,所述推板(56)固定于所述推料液压杆(55)的顶端,所述顶挡板(57)固定于所述推板(56)的一侧,且所述顶挡板(57)抵触并滑动连接于所述下苗管(52)的底端;下苗结构(6),所述下苗结构(6)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所述下苗结构(6)包括传动杆(61)、皮带轮(62)、传动电机(63)、传动带(64)、输送带(65)和倾斜板(67),三个所述传动杆(61)等距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三个所述皮带轮(62)分别固定于三个所述传动杆(61)的一端,所述传动电机(63)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且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轮(62)与所述传动电机(63)的外壳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带(64)分别与三个所述皮带轮(62)啮合连接,所述输送带(65)分别转动连接于三个所述传动杆(61)的外部,所述倾斜板(67)倾斜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且所述倾斜板(67)安装于所述输送带(65)的一端;覆土结构(7),两个所述覆土结构(7)对称固定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所述覆土结构(7)包括底座(71)、大臂(72)、覆土液压杆(73)、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生,李赞松,朱元洋,陈继贤,程博宇,汪劭杰,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