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42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ST钻刀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包括钻杆、八字型刀头与尾柄,所述八字型刀头与尾柄分别与钻杆顶部与尾部连接,所述钻杆顶部侧壁开设有两组出液孔且两组出液孔呈对称设置,所述钻杆中部开设有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减少刀具与孔壁接触面积,使钻孔时的切削更锋利,且钻刀发热更低,孔壁上树脂的及玻锋受机械力破坏更小,从而达到孔壁粗糙度更低,孔壁内残铜更少的品质效果,以解决现有的的ST大直径钻刀加工完成后孔粗过大且因孔粗过大造成的孔内残铜及上金现象的发生的问题。的孔内残铜及上金现象的发生的问题。的孔内残铜及上金现象的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ST钻刀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控制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可以有效提高流体在孔内湍流强度,改善流体流动特性,增加混合效率,且可以有效改善孔壁上游下游流体分离问题,减少沿孔壁流体滞留对孔内流速的影响,提高孔内流体流动特性,提高非开放式流动体表面粗糙度可以改善流动体在孔壁粗糙表面上快速分布的性能,从而更好的实现高效和热量的传输且可以提高孔壁和传热介质的热质平衡,改善和调节孔壁上的温度场分布,减少孔壁表面炉温不均问题,降低噪音;普通PCB板对大孔的孔壁粗糙度管控不严,但部分汽车板对大孔的孔壁质量要求较严,要求<50um甚至<35um,现有的常规ST大直径钻刀无法满足此要求,从而造成加工完成后孔粗过大,且现有的常规ST大直径钻刀在加工时,在减成法流程中,NPTH孔因孔粗过大造成的孔内残铜及上金现象的发生,对PCB板的整体电气性能及表观造成影响;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很有必要。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包括钻杆(100)、八字型刀头(200)与尾柄(300),所述八字型刀头(200)与尾柄(300)分别与钻杆(100)顶部与尾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100)顶部侧壁开设有两组出液孔(151)且两组出液孔(151)呈对称设置,所述钻杆(100)中部开设有通孔(180),所述钻杆(100)顶部侧壁开设有两组螺纹孔(170)且两组螺纹孔(170)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螺纹孔(170)均与通孔(180)连通且呈T型设置;所述八字型刀头(200)包括限位杆(210),所述限位杆(210)两侧均开设有球型槽(211)且两组球型槽(211)呈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杆(210)与通孔(180)插接且侧壁紧密贴合,两组所述球型槽(211)分别与两组螺纹孔(170)连通,两组所述螺纹孔(170)内部均设有螺钉(171),两组所述螺钉(171)分别与两组球型槽(211)配合使用;所述限位杆(210)顶部设有主切削刃(220),所述主切削刃(220)与限位杆(210)呈同心设置,所述主切削刃(220)侧壁设有两组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主切削面(221),两组所述主切削面(221)相交处设置有内直刃(260),所述内直刃(260)与主切削刃(220)相交点处设置有横刃(2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汽车板大孔孔壁粗糙度的钻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100)两侧壁均设有排屑槽(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平宋善磊张建孙伟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生益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