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监护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27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急救监护仪,监护仪本体外包覆有防护架组,所述防护架组包括侧端框架、底端框架、n形板架;所述监护仪本体的两侧端及底端分别对应与侧端框架及底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侧端框架之间安装有提手;所述n形板架滑套在侧端框架与底端框架上,用于覆盖侧端框架与底端框架的围合区域;进而在监护仪本体外形成保护套结构,n形板架与侧端框架及底端框架共同承担外力的冲击,避免监护仪本体受损,滑套设计的n形板架还可以在破损时进行更换,所述侧端框架之间安装有提手,便于外出携带。带。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救监护仪


[0001]本技术涉及除颤起搏监护仪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急救监护仪。

技术介绍

[0002]除颤起搏监护仪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抢救设备之一;它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它具有疗效高、作用快、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优点,同时还便于监测患者心率数据,及时提示医护人员患者身体状态。
[0003]由于除颤起搏监护仪的使用性质,现有技术中的除颤起搏监护仪设计大多追求便携化,如公开号CN205698904U提出的多功能便携式除颤监护仪,该设计虽然使得除颤起搏监护仪可便携移动,但是却没有任何保护除颤起搏监护仪的防护设计,若受到外力的冲击,极易使得除颤起搏监护仪受损,延误了急救时间并且造成了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急救监护仪。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急救监护仪,监护仪本体外包覆有防护架组,所述防护架组包括侧端框架、底端框架、n形板架;
[0007]所述监护仪本体的两侧端及底端分别对应与侧端框架及底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侧端框架之间安装有提手;
[0008]所述n形板架滑套在侧端框架与底端框架上,用于覆盖侧端框架与底端框架的围合区域。
[0009]沿所述侧端框架的高度方向上还构造有条形绑带槽,所述条形绑带槽用于连接收纳包的绑带。
[0010]所述监护仪本体的两侧端上均构造有螺纹孔I,螺丝I依次贯穿垫板及侧端框架后螺纹连接监护仪本体;
[0011]所述侧端框架底端上构造有螺纹孔II,螺丝II贯穿底端框架后螺纹连接侧端框架。
[0012]所述垫板沿高度方向为截面面积递减的凸台构造,包括大条形垫与小条形垫;所述n形板架通过其翼板上开设的滑槽滑设在垫板上,所述大条形垫位于翼板I的下方,所述小条形垫抵于滑槽内。
[0013]所述侧端框架还通过快拆件连接有设备支架,所述设备支架用于将急救监护仪固定在载具上。
[0014]所述设备支架的翼板II上构造有挂钩,所述提手的一端连接有贯穿侧端框架的长柄螺丝,所述挂钩用于钩挂在长柄螺丝上。
[0015]所述快拆件为磁性销,所述监护仪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磁性销相适配的磁性销
孔,所述磁性销贯穿侧端框架磁性连接监护仪本体。
[001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1)监护仪本体外包覆有防护架组,监护仪本体的两侧端及底端分别对应与侧端框架及底端框架固定连接,n形板架滑套在侧端框架与底端框架上,进而在监护仪本体外形成保护套结构,n形板架与侧端框架及底端框架共同承担外力的冲击,避免监护仪本体受损,滑套设计的n形板架还可以在破损时进行更换,所述侧端框架之间安装有提手,便于外出携带。
[0018](2)设备支架的翼板II上构造有挂钩,提手的一端连接有贯穿侧端框架的长柄螺丝,挂钩用于钩挂在长柄螺丝,监护仪本体上开设有与磁性销相适配的磁性销孔,磁性销贯穿侧端框架磁性连接监护仪本体,通过三点定位的方式实现设备支架与急救监护仪的连接,拆卸时只需要拔下磁性销,从长柄螺丝上取下挂钩即可,可以在载具上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急救监护仪的防护架组中侧端框架与底端框架的爆炸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急救监护仪的防护架组的爆炸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急救监护仪的设备支架的结构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急救监护仪的结构图;
[0024]图中:监护仪本体1、侧端框架21、底端框架22、n形板架23、翼板I231、滑槽232、提手3、螺纹孔I42、螺丝I43、垫板44、大条形垫441、小条形垫442、螺纹孔II45、螺丝II46、设备支架5、翼板II52、挂钩521、长柄螺丝53、导轨54、磁性销61、磁性销孔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如图1、图2、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急救监护仪,监护仪本体1外包覆有防
护架组,所述防护架组包括侧端框架21、底端框架22、n形板架23;
[0029]所述监护仪本体1的两侧端及底端分别对应与侧端框架21及底端框架22固定连接,所述n形板架23滑套在侧端框架21与底端框架22上,用于覆盖侧端框架21与底端框架22的围合区域,进而在监护仪本体1外形成保护套结构,n形板架23与侧端框架21及底端框架22共同承担外力的冲击,避免监护仪本体1受损,滑套设计的n形板架23还可以在破损时进行更换,所述侧端框架21之间安装有提手3,便于外出携带。
[0030]具体的,沿所述侧端框架21的高度方向上还构造有条形绑带槽41,所述条形绑带槽41用于连接收纳包的绑带,收纳包为现有技术,用于收纳与监护仪本体1本体电连接的相关电器设备。
[0031]具体的,所述监护仪本体1的两侧端上均构造有螺纹孔I42,螺丝I43依次贯穿垫板44及侧端框架21后螺纹连接监护仪本体1,所述侧端框架21底端上构造有螺纹孔II45,螺丝II46贯穿底端框架22后螺纹连接侧端框架21;侧端框架21与监护仪本体1固定连接,底端框架22与侧端框架21固定连接,n形板架23滑套设计,使得主体防护部件呈模块快,出现损坏时,更换相应的部件即可,修复高效且组装快速。
[0032]具体的,所述垫板44沿高度方向为截面面积递减的凸台构造,包括底部的大条形垫441与顶部的小条形垫442;所述n形板架23通过其翼板I 231上开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监护仪,其特征在于,监护仪本体(1)外包覆有防护架组,所述防护架组包括侧端框架(21)、底端框架(22)、n形板架(23);所述监护仪本体(1)的两侧端及底端分别对应与侧端框架(21)及底端框架(22)固定连接,所述侧端框架(21)之间安装有提手(3);所述n形板架(23)滑套在侧端框架(21)与底端框架(22)上,用于覆盖侧端框架(21)与底端框架(22)的围合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侧端框架(21)的高度方向上还构造有条形绑带槽(41),所述条形绑带槽(41)用于连接收纳包的绑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本体(1)的两侧端上均构造有螺纹孔I(42),螺丝I(43)依次贯穿垫板(44)及侧端框架(21)后螺纹连接监护仪本体(1);所述侧端框架(21)底端上构造有螺纹孔II(45),螺丝II(46)贯穿底端框架(22)后螺纹连接侧端框架(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救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44)沿高度方向为截面面积递减的凸台构造,包括大条形垫(441)与小条形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兴田心质马博张志麒
申请(专利权)人:席勒中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