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除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7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除颤器。一种体外除颤器,包括一直流电源和一对除颤电极;直流电源和一对除颤电极之间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一降阻回路,连接直流电源,将直流电源的内阻降低至预设的电源内阻;一阻抗匹配回路,连接降阻电路,将电源内阻与人体经胸阻抗进行匹配,具有除颤电压输出端;一电极切换回路,分别连接除颤电压输出端或除颤电极,切换阻抗匹配回路和除颤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测量经胸阻抗,可根据经胸阻抗调节除颤电流,间接补偿经心电流,使经心电流达到期望值,适合种除颤电极,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低了设计的复杂性。低了设计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外除颤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
,具体涉及一种体外除颤器。

技术介绍

[0002]体外除颤器通过电极将电脉冲施加在患者的皮肤(体外电极),从而实现对心脏电除颤的设备。用于对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疑似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
[0003]电除颤的原理是在极短时间内给心脏通以强电脉冲,从而引起大部分心脏自律细胞在短时间内同时去极化,使所有可能存在的全部折返通道失活,让窦房结恢复主导地位控制心搏,恢复窦性心律。
[0004]《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指出:“除颤是依靠成功地选择适当的能量,产生有效的电流通过心脏(经心电流)来获得除颤效果,同时,对心脏产生最小的电损伤。如果能量和电流太小,一次电击则不能终止心律失常;而如果能量和电流太大,则可能对心脏产生功能性或形态学方面的损伤。选择适当的电流还可以减少重复电击的次数,从而减少心肌损伤。”[0005]除颤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心电流,而能量只是产生电流的手段。平均经心电流是除颤的有效成分,平均经心电流越高,除颤的成功率越大。峰值经心电流是损伤心肌功能的主要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除颤器,包括一直流电源和一对除颤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和一对所述除颤电极之间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一降阻回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一阻抗匹配回路,连接所述降阻电路,具有除颤电压输出端;一电极切换回路,分别连接所述除颤电压输出端或所述除颤电极,切换所述阻抗匹配回路和所述除颤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采用15V一次性电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回路采用降阻电容器;所述直流电源经所述降阻电容器接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电容器由高频低阻电容器或超级电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并联构成。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回路包括:一开关补偿信号端;一振荡器,两个输出端为相位相差180
°
的开关脉冲;至少一组阻抗匹配组件,每组所述阻抗匹配组件均包括:一双路驱动器,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振荡器的两个输出端,两个使能端均连接所述开关补偿信号端;一变压器,原边具有原边抽头,所述原边抽头连接所述直流电源;一第一NMOS管,栅极连接所述双路驱动器的一个输出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一端;一第二NMOS管,栅极连接所述双路驱动器的另一个输出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另一端;多组所述阻抗匹配组件中的所述变压器的副边串联后经倍压整流电路连接所述除颤电压输出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MOS管和所述第二NMOS管采用漏源导通电阻小于1mΩ的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所述倍压整流电路为采用多个整流电容和多个整流二极管构成的二倍压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容采用贴片电容。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包括:一功率开关驱动器,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单纯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健康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