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设备及低温干燥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12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1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及低温干燥除湿系统。送风设备包括缓冲腔室、过滤组件、混合腔室、负压组件、隔板及预存腔室,所述缓冲腔室、混合腔室及预存腔室均与外部相连通,所述缓冲腔室与混合腔室第一方向上通过过滤组件相邻并连通分布,所述预存腔室通过隔板沿第二方向与缓冲腔室及混合腔室分割分布,所述负压组件设置于隔板,且混合腔室及预存腔室通过负压组件连通。通过缓冲腔室与混合腔室在竖直方式上的叠加设置,能够保证缓冲腔室内的第一介质能够在送风系统的驱动下,穿过过滤组件进入混合腔室内,平稳融入车间内,防止送风温度过低及直吹,新风与环境间的温差过大。新风与环境间的温差过大。新风与环境间的温差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设备及低温干燥除湿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车间气体循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设备及低温干燥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生产车间根据其生产物品的不同,对其内部环境也有不同要求,其中的常见要求为需要固定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及洁净度。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生产车间外部配置除湿机及空调风柜,通入生产车间的气体需要经过除湿机及空调风柜处理,来保证生产车间内所需温度及湿度。
[0003]但是现有除湿系统中,末端多采用风机盘管需要加设末端冷源且设备内部静压较小,难以与高效空气过滤组件联合使用,不利于正常生产。
[0004]因此,亟需一种送风设备及低温干燥除湿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及低温干燥除湿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车间内送风设备直吹及送风温度过低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包括缓冲腔室、过滤组件、混合腔室、负压组件、隔板及预存腔室,所述缓冲腔室、混合腔室及预存腔室均与外部相连通,所述缓冲腔室与混合腔室第一方向上通过过滤组件相邻并连通分布,所述预存腔室通过隔板沿第二方向与缓冲腔室及混合腔室分割分布,所述负压组件设置于隔板,且混合腔室及预存腔室通过负压组件连通。
[000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缓冲腔室与混合腔室在竖直方式上的叠加设置,能够保证缓冲腔室内的第一介质能够在送风系统的驱动下,穿过过滤组件进入混合腔室内。其次,预存腔室与车间的内环境直接相连通,负压组件能够将送风设备安装位置车间环境中的第二介质吸入预存腔室内,在由负压组件输送至混合腔室内,且由于第二介质进入混合腔室内的方向与第一介质进入混合腔室的方向不平行,使第一介质从混合腔室内传输至车间内环境前,先与第二介质相混合,能够有效平衡第一介质与车间内第二介质间的差异,使送风设备所送第一介质,能够平稳融入车间内,防止送风温度过低及直吹,新风与环境间的温差过大。
[0008]可选地,送风设备还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及第三风口,所述第一风口设置于缓冲腔室,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混合腔室,所述第三风口设置于预存腔室。
[0009]进一步地,由所述第一风口进入的第一介质经由缓冲腔室及过滤组件汇入混合腔室,在所述负压组件的作用下第二介质通过第三风口进入,经由预存腔室及负压组件汇入混合腔室,所述第一介质及第二介质在混合腔室内混合后,由第二风口导出。
[0010]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上述流向所设置的介质驱动方案,能够使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充分混合,以降低第二风口所导出的混合介质与第二介质间的差异,促进送风设备所送
新风平稳进行
[0011]可选地,所述混合腔室内负压组件第一方向下方还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为其上设有多个通风用穿孔的板体,用于使规整通过其的介质。
[001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均流板的设置,能够对混合后的介质乱流进行有效规整,使第二风口输出的介质更加均匀平稳,提高送风介质的传输效果。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风口及第三风口处分别设置有出风导流板及进风导流板,所述出风导流板及进风导流板分别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导流板与进风导流板延伸轴线间的夹角为α,且60
°
≤α≤150
°

[0014]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出风导流板及进风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对第二风口的出风方向及第三风口的进风方向进行有效区别,防止第二风口导出的介质直接进入第三风口内,导致少量混合介质在送风设备处不间断循环,无法引入车间内其他介质进入混合过程。其次,上述α的角度范围,能够保证送风设备出风流畅,防止气流出现死循环,有利于车间温度分布均匀,形成良性气流组织。
[0015]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低温干燥除湿系统,包括:上述送风设备以及低温干燥除湿设备,所述低温干燥除湿设备用于将待处理介质降温除湿后经第一风口导入缓冲腔室内。
[0016]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风机盘管的有效替代,保证车间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0017]可选地,所述低温干燥除湿设备,包括:入风通道,所述入风通道用于接入待处理的介质;换热除湿通道,与所述入风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换热除湿通道设置有除湿组件、冷却组件及负压驱动件,进入所述换热除湿通道的介质经由所述除湿组件除湿,并在所述负压驱动件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冷却组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采用直彭式表冷器、冻水表冷器中的一种。
[0019]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除湿组件加冷却组件的设置,替代了现有方案中的除湿组件加空调风柜的组合,减少了空调风柜间柜式拼接形成的缝隙,降低了漏风隐患及生产浪费,且冷却组件能够自由控制,能够调整输出介质的温度,满足多种生产所需。
[0020]可选地,所述入风通道包括新风支路及回风支路,所述新风支路用于向入风通道接入待处理介质,所述回风支路用于与生产车间的回风系统相连接,向入风通道导入回风系统回传的介质。
[0021]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支路上设置有冷却组件及除湿组件。
[002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新风支路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进入新风的湿度及温度,实现分段快速完成降温,使新风支路与回风支路混合时,新风的温度与湿度与回风相近,保证进入换热除湿通道气体的均匀程度,提高换热除湿通道工作效率。
[0023]可选地,换热除湿通道上所述除湿组件前后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独立表冷器,所述独立表冷器用于对通过介质降温。
[0024]采用上述结构,换热除湿通道上通过独立表冷器、除湿组件、独立表冷器、冷却组件的设置,能够使换热除湿通道实现分段快速降温,并使除湿组件引起的介质温度升高得到有效压制,保证换热除湿通道内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止局部受热不均造成设备损坏,且冷却组件设置在换热除湿通道末尾,能够保证通过其的介质不经过其他机构,直接
传输至送风系统,实现对通过介质温度有效控制,也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浪费
[0025]可选地,所述低温干燥除湿设备还包括与换热除湿通道连通设置的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另一端与缓冲腔室相连通,用于将处理完成的介质导出。
[0026]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送风通道的设置,使处理后的第一介质能够有效导入缓冲腔室内。
[0027]可选地,所述除湿组件采用除湿转轮。
[0028]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干燥除湿设备还包括再生通道,所述再生通道的一端接入入风通道及换热除湿通道间,另一端串联换热除湿通道及新风支路上所设置除湿组件的再生区,用于对除湿组件除湿能力进行再生。
[0029]进一步地,所述再生通道上还设置有升温组件,所述升温组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换热除湿通道及新风支路上所设置除湿组件的前端,用于使通过其的介质升温。
[0030]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再生通道的设置,在维持原有架构的同时,能够对除湿转轮的除湿能力进行再生,保证除湿转轮能够连续工作。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缓冲腔室与混合腔室在竖直方式上的叠加设置,能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腔室(11)、过滤组件(12)、混合腔室(13)、负压组件(14)、隔板(15)及预存腔室(16),所述缓冲腔室(11)、所述混合腔室(13)及所述预存腔室(16)均与外部相连通,所述缓冲腔室(11)与所述混合腔室(13)第一方向上通过所述过滤组件(12)相邻并连通分布,所述预存腔室(16)通过隔板(15)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缓冲腔室(11)及所述混合腔室(13)分割分布,所述负压组件(14)设置于所述隔板(15),且所述混合腔室(13)及所述预存腔室(16)通过所述负压组件(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口(17)、第二风口(18)及第三风口(19),所述第一风口(17)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室(11),所述第二风口(18)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室(13),所述第三风口(19)设置于所述预存腔室(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风口(17)进入的所述第一介质经由所述缓冲腔室(11)及所述过滤组件(12)汇入所述混合腔室(13),在所述负压组件(14)的作用下所述第二介质通过所述第三风口(19)进入,经由所述预存腔室(16)及所述负压组件(14)汇入所述混合腔室(13),所述第一介质及所述第二介质在所述混合腔室(13)内混合后,由所述第二风口(18)导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室(13)内所述负压组件(14)第一方向下方还设置有所述均流板(131),所述均流板(131)为其上设有多个通风用穿孔的板体,用于使规整通过其的介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18)及所述第三风口(19)处分别设置有出风导流板(181)及进风导流板(191),所述出风导流板(181)及所述进风导流板(191)分别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导流板(181)与所述进风导流板(191)延伸轴线间的夹角为α,且60
°
≤α≤150
°
。6.一种低温干燥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设备以及低温干燥除湿设备,所述低温干燥除湿设备用于将待处理介质降温除湿后经所述第一风口(17)导入所述缓冲腔室(1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温干燥除湿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达斌李甫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