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志雄专利>正文

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798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上料时,将电缆放置在放料板与压板之间,通过拧动圆柱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并带动压板向下移动,从而将电缆固定在放料板的顶部,接着,启动液压推杆拉动推板复位,从而可对电缆进行去气试验,当解除对电缆的束缚后,通过启动双轴伺服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方杆、第一方孔圆管、主动锥形齿轮、被动锥形齿轮、转杆、传动锥形齿轮和从动锥形齿轮之间的机械联动带动转轴转动,并带动放料板向下翻转,从而将电缆从放料板的顶部滑落下来,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收集即可,避免出现工作人员被烫伤的情况,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在三层共挤后会产生例如甲烷、苯乙酮、枯基醇等副产物,不仅会造成绝缘性能不稳定而影响产品使用性能,而且还对电缆的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行业内均是在三层共挤后将半成品线芯放入恒温的烘房内对其加热去气,而在去气结束后需要使用到去气试验装置对其去气效果进行具体检测。
[0003]现有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由于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电缆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装置进出料口处的温度较高,当工作人员在放料和取料时容易被烫伤,不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降低了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包括底座,且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且所述底座(1)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且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板(3),两个所述环形板(3)的内侧壁均贯穿固定有加热套管(4),两个所述加热套管(4)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温度控制单元(10),且两个所述加热套管(4)的内腔共同贯穿固定有主体(5),所述主体(5)的顶部靠近左端处插接有两个排气管(7),且两个所述排气管(7)上分别设置有压力检测单元(9)和阀门(8),所述主体(5)的左右两端外侧均套设有端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11),且所述底座(1)上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空腔,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防溜车机构,两个所述端盖(6)的内腔相邻一侧均设有放料板(28),且所述放料板(28)的另一侧延伸至主体(5)的内腔,两个所述放料板(28)的前后两侧共同贯穿设有转轴(29),两个所述端盖(6)的内腔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27),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7)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7)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个所述转轴(29)的后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两个所述转轴(29)的前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30),两个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0)的底部均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31),两个所述端盖(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且所述密封轴承内腔贯穿设有转杆(20),两个所述转杆(20)的顶端分别与相邻的传动锥形齿轮(31)的底部圆心处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转杆(20)的底端共同设有传动机构,两个所述端盖(6)的底部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18),两个所述放料板(28)的顶部均设有按压机构,两个所述端盖(6)的顶部均设有辅助拆卸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19),两个所述液压推杆(19)的动力端分别与相邻的推板(1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去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溜车机构包括两个移动块(15),且两个所述移动块(15)分别位于空腔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两个所述移动块(15)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16),且所述第一螺纹杆(16)的右端与空腔的内腔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螺纹杆(16)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17),两个所述移动块(15)的底部均铰接有连杆(14),所述底座(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开槽,且所述开槽内腔与空腔内腔相连通,两个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开槽内腔,并均铰接有底板(12),两个所述底板(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两个所述底板(12)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所述底座(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两个限位盲孔,且两个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志雄孔维锁
申请(专利权)人:翁志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