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764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其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安装架体、安装板、变形监测设备、防护单元和卡槽,安装架体通过安装板和安装件固定在隧道内的目标位置,将变形监测设备放置在安装架体内,再将防护单元通过卡槽与安装架体相连接。因此当变形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或者需要维修时,仅需打开防护单元后将变形监测设备取出,避免出现拆卸螺丝或者管道结构的过程。同时,由于变形监测设备放置在封闭空间内,避免了隧道的碎石直接砸到变形监测设备,进而能够维持变形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备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备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围岩变形是指围岩发生流变、蠕变、徐变、位移、沉降及底鼓的总称。尤其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松动圈变形量测是必测项目,能否准确、及时地提供隧道结构的变形特性,对隧道初期支护稳定性及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保障隧道安全建成与运营的重要手段。现有专利(专利号 201921106306.X)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围岩松动圈变形自动监测预警装置,其包括固连在隧道衬砌表面上的传感系统和采集传输系统,在隧道内设置多个检测断面,在每一个检测断面的衬砌表面上设有多件传感系统,并且相邻的多个检测断面之间至少设有一件与每件传感系统连接的采集传输系统;通过传感系统实时监测隧道施工围岩松动圈变形量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采集传输系统,并与远程终端进行数据交互,进行不同等级预警。也就是说,该专利是在隧道内设置多个检测断面,在每一个检测断面的衬砌表面上设有多件传感系统,进而实现监测精度高、性能好,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0003]但是,由于在隧道内设置多个检测断面并且每一个检测断面的衬砌表面上设有多件传感系统,当检测的传感装置出现故障或者需要维修时,就需要查找每个检测断面并且将设置在每个断面上固定传感装置的螺丝或者管道结构拆卸下来,导致传感装置的拆卸过程较为复杂。同时,传感装置直接裸露固定在隧道围岩上,隧道内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碎石落下砸到传感装置,进而影响传感装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0004]为此,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以避免出现拆卸螺丝或者管道结构的过程,以及维持变形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
[0008]安装架体;
[0009]安装板,分别与所述安装架体相连接;
[0010]安装件,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并且固定在隧道内的目标位置;
[0011]变形监测设备,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体内;
[0012]防护单元,与所述安装架体相连接,并且与所述安装架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变形监测设备的封闭空间;
[0013]卡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体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变形监测设备包括:
[0015]检测传感设备;
[0016]固定板,与所述检测传感设备相连接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传感设备的侧壁。
[001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体包括:
[0018]第一架体;
[0019]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顶部;
[0020]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前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0021]卡接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内部的侧壁上;
[0022]卡紧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卡接弹簧相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卡紧架包括:
[0024]第一侧边,与所述卡接弹簧相连接;
[0025]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边缘相连接;
[0026]第三侧边,与远离所述第一侧边侧的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相连接;
[0027]第四侧边,与远离所述第二侧边侧的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相连接;
[0028]第五侧边,与远离所述第一侧边侧的所述第四侧边的边缘相连接。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之间形成凹陷部。
[003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卡接在所述凹陷部内。
[003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单元包括:
[0032]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第一架体相连接;
[0033]第二防护板,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第一架体相连接;
[0034]玻璃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板上;
[0035]其中,靠近所述卡槽处的所述第二防护板的边缘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0036]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卡接弹簧侧的所述第一防护板的边缘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架体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
[0037]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所述第一架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孔;
[0038]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
[003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
[004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包括:
[0041]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连接;
[0042]第二架体,与靠近所述第二螺栓处的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0043]第一限位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母相卡接。
[004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安装架体通过安装板和安装件固定在隧道内的目标位置,将变形监测设备放置在安装架体内,再将防护单元通过卡槽与安装架体相连接。因此当变形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或者需要维修时,仅需打开防护单元后将变形监测设备取出,避免出现拆卸螺丝或者管道结构的过程。同时,由于变形监测设备放置在封闭空间内,避免了隧道的碎石直接砸到变形监测设备,进而能够维持变形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45]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46]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变形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1]附图标号说明:
[0052]1、安装架体;11、第一架体;111、第二连接孔;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卡接弹簧;15、卡紧架;151、第一侧边;152、第二侧边;153、第三侧边;154、第四侧边;155、第五侧边;
[0053]2、卡槽;
[0054]3、防护单元;31、第一防护板;311、连接件;312、第一连接孔;32、第二防护板;321、玻璃板;
[0055]4、变形监测设备;41、检测传感设备;42、固定板;
[0056]5、安装件;51、第二螺栓;52、第二架体;53、第一限位口;
[0057]6、安装板;61、第三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安装架体;安装板,分别与所述安装架体相连接;安装件,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并且固定在隧道内的目标位置;变形监测设备,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体内;防护单元,与所述安装架体相连接,并且与所述安装架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变形监测设备的封闭空间;卡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监测设备包括:检测传感设备;固定板,与所述检测传感设备相连接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传感设备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顶部;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前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卡接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内部的侧壁上;卡紧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卡接弹簧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架包括:第一侧边,与所述卡接弹簧相连接;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边缘相连接;第三侧边,与远离所述第一侧边侧的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相连接;第四侧边,与远离所述第二侧边侧的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相连接;第五侧边,与远离所述第一侧边侧的所述第四侧边的边缘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梦梦陈四利王军祥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