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747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地下室结构梁和地下室底板之间的构造柱支撑,构造柱支撑的一端与地下室结构梁和地下室底板的其中一个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度可调的可调支撑器与地下室结构梁和地下室底板中的另一个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调支撑器避免了构造柱支撑与地下室结构梁结构同时接触浇筑,避免了后期地下室结构梁位置的缺陷修复;且可实现后浇带构造柱的一次性支撑回顶施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既可以加快工期,节省人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原材料,可调节可调支撑器也可长期的进行周转使用,减少了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后浇带
,特别是指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主要做法为: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后浇带两侧进行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而该种钢管脚手架支撑方式常常会遇到下列问题:1.钢管脚手架架体占用空间大,架体量多,搭设时间长,影响后续工序施工,且影响地下室安全通道和施工通道的同行;2.后浇带预留的时间长,直至楼栋封顶后才可以封闭,钢管扣件租赁费用高,架体维护成本高,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3.在实际施工时很多施工单位后浇带处形不成独立支模体系,楼板拆模时后浇带处模板一并拆除,而后又要重新搭设钢管支撑,严重影响了后浇带处混凝土结构质量;4.日常管理难度大,支撑材料极易损坏、甚至人为拆除;5.现场操作较多,影响施工速度,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浇带回顶支撑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地下室结构梁和地下室底板之间的构造柱支撑,构造柱支撑的一端与地下室结构梁和地下室底板的其中一个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度可调的可调支撑器与地下室结构梁和地下室底板中的另一个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构造柱支撑下端与地下室底板连接、上端通过可调支撑器与地下室结构梁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支撑器包括竖直设置的调节件,调节件的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连接有螺纹件,两个所述螺纹件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地下室结构梁和构造柱支撑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和螺纹件的其中一个设有内螺纹、另一个设有外螺纹。
[000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纹件相远离的一端设有钢板支撑底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支撑底座上设有垫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设有内螺纹孔的六棱柱。
[001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外设有辅助转动部,所述辅助转动部上设有防滑纹。
[0013]进一步地,所述构造柱支撑为混凝土现浇柱。
[0014]进一步地,相邻的构造柱支撑之间设有构造柱连梁。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可调支撑器避免了构造柱支撑与地下室结构梁结构同时接触浇筑,避免了后期地下室结构梁位置的缺陷修复;且可实现后浇带构造柱的一次性支撑回顶施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既可以加快工期,节省人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原材料,可调节可调支撑器也可长期的进行周转使用,减少了施工成本,大大
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
Ⅰ‑Ⅰ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可调支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包括多根设置在地下室结构梁2和地下室底板5之间的竖直的构造柱支撑3,构造柱支撑3下端与地下室底板5连接、上端通过高度可调的可调支撑器4与地下室结构梁2连接,可调支撑器4竖直设置在构造柱支撑3上端与地下室结构梁2之间。并且,可调支撑器4两端与构造柱支撑3和地下室结构梁2为可拆连接,可在后期拆除。
[0022]进一步地,所述构造柱支撑3为混凝土现浇柱。本实施例中,构造柱支撑3在浇筑至梁底一端距离收平,在预留的空间内安装专用可调支撑器4。
[0023]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可调支撑器4包括竖直设置的调节件41,调节件41的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螺纹各连接有一个螺纹件42,两个所述螺纹件4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地下室结构梁2和构造柱支撑3连接。并且,所述调节件41和螺纹件42的其中一个设有内螺纹、另一个设有外螺纹。通过转动调节件41使得两个所述螺纹件42相靠近或远离,起到高度可调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41为设有内螺纹的套筒,螺纹件42为螺杆或螺杆。
[0024]实施例3,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两个所述螺纹件42相远离的一端设有钢板支撑底座44。即上侧的螺纹件42上表面设置钢板支撑底座44,下侧的螺纹件42下表面设置钢板支撑底座44。
[0025]实施例4,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上侧的钢板支撑底座44的上侧设有垫片43。下端的钢板支撑底座44的下侧设有垫片43。
[0026]实施例5,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件41为设有内螺纹孔的六棱柱,六棱结构便于转动调节。
[0027]实施例6,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节件41外设有辅助转动部,所述辅助转动部上设有防滑纹。
[0028]实施例7,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相邻的构造柱支撑3之间设有构造
柱连梁6 。
[0029]该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在使用时的施工过程如下:
[0030](1)在地下室底板5上对后浇带两侧地下室结构梁2的构造柱支撑3进行定位,确定构造柱支撑的位置,按布置方案进行放线;
[0031](2)确定构造柱支撑3位置后进行钢筋预埋,并绑扎好构造柱和连梁的钢筋;
[0032](3)搭设构造柱支撑3模板,与地下室结构梁2模板支撑同步搭设并加固,便于结构梁与构造柱支撑同时浇筑;
[0033](4)在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支撑3时,构造柱的浇筑完成面与梁底的距离宜控制在200mm即可,预留好放置可调支撑器4的空间,并收平构造柱支撑3顶的表面,将构造柱支撑3与梁底模板预留的孔洞用模板进行封闭,再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筑;
[0034](5)地下室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达到拆除条件时,先将构造柱支撑3模板与其所对应的梁底模板拆除,通过安装可调支撑器4后调到最佳支撑高度,并拧紧,使得可调节可调支撑器4与构造柱支撑3回顶装置体系起到紧密的效果,在所有构造柱支撑3顶面与梁底放置好可调支撑器4后再进行满堂架拆除,避免一次性拆除后因结构受力而导致梁板开裂。重点注意的是在模板支撑拆除时不得碰撞混凝土支撑柱;
[0035](6)在地下室顶板1后浇带满足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地下室结构梁(2)和地下室底板(5)之间的构造柱支撑(3),构造柱支撑(3)的一端与地下室结构梁(2)和地下室底板(5)的其中一个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度可调的可调支撑器(4)与地下室结构梁(2)和地下室底板(5)中的另一个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支撑(3)下端与地下室底板(5)连接、上端通过可调支撑器(4)与地下室结构梁(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器(4)包括竖直设置的调节件(41),调节件(41)的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连接有螺纹件(42),两个所述螺纹件(4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地下室结构梁(2)和构造柱支撑(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构造柱支撑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英潮谢和材覃福浩潘佳帅沈启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