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730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6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腿部抬高进行按摩,及操作繁琐的问题;包括壳体,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转轴,转轴后端同轴设有主齿轮,壳体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外端设有多个齿牙,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往复丝杠前端同轴设有副齿轮,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上滑动连接有按摩盒,按摩盒上设有凹槽,按摩盒内转动连接有多个转环,转环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杆,壳体左右两端侧壁内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壳体内左右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挡板,挡板经弹性带与壳体连接,导向块外端设有导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来回挪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危重症护理
,特别是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症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卧床,有些患者甚至长时间处于昏迷状况,为了防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需要将患者的腿部抬高后进行比目鱼肌与腓肠肌的按摩,从而促进血液流动,防止静脉血栓的产生,但长时间的人工按摩与抬高会造成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劳累,现有的一些装置虽然可实现对患者腿部的抬高与按摩,但患者为了防压疮需要进行翻身等操作,此时便需要将装置抬走,然后再进行翻身等操作,当需要抬高时再将装置抬回来,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腿部抬高进行按摩,及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U形的壳体,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两个转轴转动方向相反,转轴后端同轴设有可前后移动的主齿轮,壳体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宽下窄的弧形板,弧形板外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可与其对应侧的主齿轮啮合的齿牙,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往复丝杠,往复丝杠前端同轴设有可与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与其对应侧的往复丝杠连接,移动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上滑动连接有内端贯穿壳体的按摩盒,按摩盒上设有凹槽,按摩盒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凹槽圆周方向分布且随按摩盒前后移动而转动的转环,转环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杆,当弧形板由上下方向转动至左右方向时,按摩盒向内移动,主齿轮向后移动并与副齿轮啮合;所述的壳体左右两端侧壁内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包括前后方向的直槽、仿人体小腿曲线形状的弧形槽与上后下前的斜槽,斜槽下端与直槽前侧连通,斜槽上端经弧形槽与直槽后端连通,壳体内左右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位于斜槽与直槽连通处的挡板,挡板经弹性带与壳体连接,导向块外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导向槽内的导向杆。
[0005]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直接安装在病床上,无需来回挪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需要抬高患者腿部并进行按摩时,只需启动电机即可,弧形板可自动实现对患者腿部的抬高,按摩盒可实现由脚踝至膝关节的单向小腿按摩,达到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09]图4是本专利技术去掉壳体后的轴测图。
[001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阶梯剖切俯视图。
[001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12]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中B的放大图。
[0013]图8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后视轴测图。
[0014]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弧形板的轴测图。
[0015]图10是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的后视轴测图。
[0016]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按摩盒的全剖后视轴测图。
[0017]图12是本专利技术图11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由图1至图12给出,包括U形的壳体1,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2,两个转轴2转动方向相反,转轴2后端同轴设有可前后移动的主齿轮3,壳体1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宽下窄的弧形板4,弧形板4外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可与其对应侧的主齿轮3啮合的齿牙5,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往复丝杠6,往复丝杠6前端同轴设有可与主齿轮3啮合的副齿轮7,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8,移动块8与其对应侧的往复丝杠6连接,移动块8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9,导向块9上滑动连接有内端贯穿壳体1的按摩盒10,按摩盒10上设有凹槽,按摩盒10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凹槽圆周方向分布且随按摩盒10前后移动而转动的转环11,转环11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杆12,当弧形板4由上下方向转动至左右方向时,按摩盒10向内移动,主齿轮3向后移动并与副齿轮7啮合;所述的壳体1左右两端侧壁内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3,导向槽13包括前后方向的直槽、仿人体小腿曲线形状的弧形槽与上后下前的斜槽,斜槽下端与直槽前侧连通,斜槽上端经弧形槽与直槽后端连通,壳体1内左右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位于斜槽与直槽连通处的挡板14,挡板14经弹性带15与壳体1连接,导向块9外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导向槽13内的导向杆16。
[0020]为了使两个转轴2可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的转轴2与壳体1转动连接,壳体1内设有与左侧的转轴2同轴的电机17,电机17输出端与左侧的转轴2固定连接,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转轴2之间的辅助轴,左侧的转轴2与辅助轴上分别同轴设有连接齿轮18,两个连接齿轮18啮合,右侧的转轴2与辅助轴上分别同轴设有带轮,两个带轮经同步带19连接。
[0021]为了使主齿轮3可前后移动,所述的主齿轮3前端经连接杆与转轴2同轴滑动连接,连接杆前端经压簧与转轴2连接,主齿轮3后端同轴设有前大后小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凸块20,按摩盒10下端设有可与凸块20接触的限位块21。
[0022]为了使转环11随按摩盒10的前后移动而转动,所述的转环11上同轴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拨杆22,相邻两个转环11上的拨杆22可接触,按摩盒10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3,转动环23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可与最外侧的转环11上的拨杆22接触的拨动杆24,转动环23上同轴设有转柱25,转柱25经卷簧26与按摩盒10连接,转柱25上设有拉绳
27,拉绳27自由端贯穿按摩盒10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
[0023]为了对患者腿部进行更好的按摩,所述的按摩杆12为工字形,按摩杆12与转环11之间设有按压压簧,按摩杆12内端滚动连接有按摩球。
[0024]为了当弧形板4由上下方向转动至左右方向时,按摩盒10向内移动,所述的按摩盒10外端经弹出压簧与导向块9连接,限位块21上开设有半环槽,弧形板4后端同轴设有可插入半环槽内且半圆环形的插块28。
[0025]为了在弧形板4变为左右方向时对其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的弧形板4上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卡槽29,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F形且可插入卡槽29内的卡块30,卡块30可与主齿轮3前端接触,卡块30经复位压簧与壳体1连接。
[0026]为了便于按摩盒10复位,所述的按摩盒10前端外侧设有L形杆31,壳体1内前侧滑动连接有下小上大的复位块32,复位块32左右两端面均为倾斜面,L形杆31可与其对应侧的复位块32倾斜面接触,复位块32上端设有贯穿壳体1且T形的压块33,压块33与壳体1之间设有弹簧。
[0027]为了对患者的脚部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的弧形板4上侧右端设有倒L形的限位板34,限位板34上滑动连接有弧形的压紧板,压紧板与限位板34之间设有压紧弹簧。
[0028]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壳体1使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包括U形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2),两个转轴(2)转动方向相反,转轴(2)后端同轴设有可前后移动的主齿轮(3),壳体(1)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宽下窄的弧形板(4),弧形板(4)外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可与其对应侧的主齿轮(3)啮合的齿牙(5),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往复丝杠(6),往复丝杠(6)前端同轴设有可与主齿轮(3)啮合的副齿轮(7),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8),移动块(8)与其对应侧的往复丝杠(6)连接,移动块(8)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9),导向块(9)上滑动连接有内端贯穿壳体(1)的按摩盒(10),按摩盒(10)上设有凹槽,按摩盒(10)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凹槽圆周方向分布且随按摩盒(10)前后移动而转动的转环(11),转环(11)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杆(12),当弧形板(4)由上下方向转动至左右方向时,按摩盒(10)向内移动,主齿轮(3)向后移动并与副齿轮(7)啮合;所述的壳体(1)左右两端侧壁内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3),导向槽(13)包括前后方向的直槽、仿人体小腿曲线形状的弧形槽与上后下前的斜槽,斜槽下端与直槽前侧连通,斜槽上端经弧形槽与直槽后端连通,壳体(1)内左右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位于斜槽与直槽连通处的挡板(14),挡板(14)经弹性带(15)与壳体(1)连接,导向块(9)外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导向槽(13)内的导向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2)与壳体(1)转动连接,壳体(1)内设有与左侧的转轴(2)同轴的电机(17),电机(17)输出端与左侧的转轴(2)固定连接,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转轴(2)之间的辅助轴,左侧的转轴(2)与辅助轴上分别同轴设有连接齿轮(18),两个连接齿轮(18)啮合,右侧的转轴(2)与辅助轴上分别同轴设有带轮,两个带轮经同步带(1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齿轮(3)前端经连接杆与转轴(2)同轴滑动连接,连接杆前端经压簧与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