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727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印染助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深剂包括组分: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甲酯、硫酸羟胺、三乙醇胺、表面活性剂、抗菌剂、pH调节剂、溶剂和水。用硅烷偶联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有机溶剂反应后,与硫酸羟胺和三乙醇胺接枝反应,使得有机硅与三乙醇胺在分子层面达到了友好的结合,添加特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在兼具能够增加织物柔软度的前提下,各组分的相互配伍,在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作用下,增深剂的使用同时使织物具有高安全的增深、增艳、耐摩擦牢度、减弱织物变黄程度、且制备的增深剂稳定性高的显著优势。深剂稳定性高的显著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印染助剂
,具体涉及一种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印染废水的排放是目前印染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能耗、用水及污水排放在织物染整加工成本中占较大部分,减少印染废水排放是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的需要。减少染料的使用量可以有效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织物增深可以有效减少染料的使用量。增深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种:(1)使织物或稍显表面粗糙化,包括化学侵蚀法、物理刻蚀法、利用后加工助剂赋予纤维表面细微凹凸;(2)提高染料在织物上的上染率,包括对纤维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以提高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改变染料特性,选用亲和力大、提升性好的染料。选用合适的助剂和染色工艺等;(3)染色织物表面涂布低折射率树脂,降低表面反射率。
[0003]其中,对低折射率树脂的研究多集中在有机硅树脂、有机氟树脂、聚氨类及聚氨酯树脂中。有机硅树脂价格低、无污染,在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并且,有机硅树脂通过引入合适的链段和集团改性能够获得优异的增深和柔软手感。在目前的染色加工中,由于布速更高、浴比更小,增深剂不仅需要较好的增深效果,而且使用后织物的手感佳,还需要极佳的稳定性。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4960211A公布了一种有机硅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组分端氢基硅油、环氧聚醚、氨基烷烃、有机溶剂、有机硅乳液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手感,并且兼具亲水性,容易洗涤,减少织物黄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446038B公开了一种织物用增深增艳剂,其包含采用氨基硅油,在氨基硅油结构上引入N



氨乙基)

γ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功能基团;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或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或线性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成一种氨基硅油,然后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乳化成水体系的乳液,再添加确定比例的阳离子聚氨酯树脂乳液或阳离子丙烯酸树脂乳液,得到所述的织物用增深增艳剂;当氢氧化钾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为140

160℃;当四甲氧基氢氧化胺做催化剂时,反应温度为80

95℃。
[0005]虽然已经有大量关于增深剂的研究,但市场上常规的增深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手感与增深效果无法兼顾,想达到较好的手感但增深效果不佳;(2)稳定性差,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破乳、粘辊等问题;(3)整理后织物表面光泽度下降,色泽萎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高手感新型高安全的增深、增亮增深剂,具有极佳柔软兼顾滑爽的综合手感,能赋予厚型棉工装布极佳透软的手感,且整理后织物具有显著的增深、增艳效果,同时不影响织物的亲水性、使用工艺安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稳定性高手感新型高安全的增深、增亮的增深剂,及该增深剂的制备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深剂,按照重量份包括组分:
[0010]硅烷偶联剂10

30份;
[0011]甲基丙烯酸甲酯5

12份;
[0012]硫酸羟胺2

6份;
[0013]三乙醇胺5

10份;
[0014]表面活性剂5

10份;
[0015]抗菌剂0.1

2份;
[0016]pH调节剂1

5份;
[0017]溶剂10

20份;
[0018]和水100

150份。
[0019]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环四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

二乙烯三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两种。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环四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两种。
[0021]更进一步优选地,当硅烷偶联剂为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环四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时,其重量份比为2

6:8

12:2

6:2

6。
[0022]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丙烯酰胺、脂肪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00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量份比为0.8

1.2:1。
[00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的EO数为7

10。
[0025]进一步优选得,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800

1000万。
[002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抗菌剂,是指能够在使细菌、真菌、酵母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选自ASAP、纳米银、季铵盐、钛白粉、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0027]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本领域任何常见的pH调节剂,进一步优选为冰醋酸、硫酸铵、醋酸缓冲体系、磷酸缓冲体系、硫酸铵缓冲体系的至少一种。
[0028]优选地,所述溶剂选自异丙醇、乙二醇、甘油、乙二醇丁醚、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002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选自异丙醇、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003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增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31](1)将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0

80%重量份的溶剂混合均匀,在60

80℃反应4

12h,制得混合物;
[0032](2)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与硫酸羟胺、剩余重量份的溶剂混合均匀,升温至90

120℃反应4

8h;
[0033](3)继续添加三乙醇胺和水,保温搅拌反应2

4h;
[0034](4)降温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抑菌剂、pH调节剂后保温继续反应,制得增深剂。
[0035]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5

75℃,搅拌反应6

10h,所加溶剂的重量份为总溶剂重量份的60

70%;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20

240r/min。
[003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深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包括组分:硅烷偶联剂10

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

12份;硫酸羟胺2

6份;三乙醇胺5

10份;表面活性剂5

10份;抗菌剂0.1

2份;pH调节剂1

5份;溶剂10

20份;和水100

1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环四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

二乙烯三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环四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时,其重量份比为2

6:8

12:2

6:2

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丙烯酰胺、脂肪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量份比为0.8

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EO数为7

10;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800

1000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江龙苏宇王智传吕春月吴高扬
申请(专利权)人: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