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创面防护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手术中,开放性孔形伤口常见于需要使用骨骼外固定针和使用引流管的场合。骨折外固定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骨折固定形式,适用于骨折断端无法加压等多种情景;胸腹腔部术后患者普遍留置引流管,用于术后排除积气、积液、积血,维持器官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器官功能尽早恢复。
[0003]固定针与引流管与皮肤形成的伤口有以下特点:1、创面易出血,而且是持续的过程。由于异物存在,伤口处于长期无法愈合的状态,而且会伴随出血和组织液渗出的状态,所以需要吸湿性的敷料;2、易感染,骨针或者引流管一端嵌入皮肤,一端暴露在皮肤外,细菌可沿着钉道逆行进入皮下组织,导致感染,统计数据显示,骨折中感染概率约为70
‑
80%,由于外固定引发的骨髓炎发生的概率约为10%左右;而引流管感染的发生率通常在1.7%
‑
70%之间。易造成细菌侵入,引发腹腔、胸腔或者颅内感染,对患者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用于治疗孔道性伤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敷料组件和固定组件,敷料组件包括主体部件、通孔和连接槽,通孔并贯穿主体部件,通孔对准孔道伤口,连接槽位于主体部件的一侧并与通孔连通,固定组件设置在敷料组件外侧并以力学方式夹紧敷料组件从而使连接槽和通孔闭合实现对孔道伤口的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与治疗器械合使用,治疗器械设置于通孔中,固定组件夹紧敷料组件并使敷料组件与治疗器械密闭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其特征在于,治疗器械为骨钉或引流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其特征在于,主体部件包括外壳、吸附层和功能层,功能层设置于主体部件底部,吸附层位于功能层上方,外壳、吸附层和功能层围绕通孔设置,外壳罩在吸附层和功能层的上方和外侧,吸附层用于吸收伤口渗出的体液,功能层用于防止伤口感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其特征在于,敷料组件还包括粘附层,粘附层设置于主体部件底部且位于功能层的周围,粘附层用于将敷料组件粘贴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开放性孔道损伤的密闭型敷料,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柱状部和平面部,柱状部位于平面部上方,粘附层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东明,陈伯华,林英奎,吴晓淋,张苗,邢济尧,修浩壬,原阳,赵佳楠,李季艺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肿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