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及制备丁二酸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丁二酸酐生产
,具体地涉及一种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及制备丁二酸酐的方法,可应用于丁二酸酐或丁二酸生产过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规模的提升,丁二酸及丁二酸酐市场产能不足、价格偏高等问题日渐突出,丁二酸及丁二酸酐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0003]目前,丁二酸酐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丁二酸脱水法、生物发酵法和顺酐催化加氢法,其中顺酐催化加氢法是生产丁二酸酐转化率最高、产品最高的方法,最适合大规模工业化,但由于顺酐加氢过程为强放热反应(
△
H=128kJ/mol),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采用两台常规固定床串联加氢工艺,单个反应器的温升都较高,使反应温度不易控制,催化剂床层局部热点的问题不可避免,导致副反应多;(2)实质上顺酐加氢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反应速率及过程要求都有所不同,现有技术没有针对反应各个时期需求对工艺流程、反应器设计及操作条件进行有效调整,导致反应器温度、反应器温升、空速、高径比等与反应转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依次串联的混合反应单元,沿物流方向,依次为第1混合反应单元~第n混合反应单元,第1混合反应单元包括第1混合器和第1固定床反应器,第n混合反应单元包括第n混合器和第n固定床反应器,其中n≥2,优选n为2~5;所述的混合器,用于进入同一混合反应单元的固定床反应器的气液物料的混合;使气相均匀混合分散在溶液中,液体为连续相、氢气为分散相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器为静态混合器、喷射式混合器、机械剪切式混合器、撞击式混合器或微通道混合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床反应器为上流式或下流式任意一种形式;进一步,优选第1个和最后一个固定床反应器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其余的固定床反应器采用下流式反应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床反应器底部设置物料分布组件,对反应器进料进行初始分布;所述的物料分布组件,采用惰性瓷球作为分配材料或管式、盘式、喷射式、树枝式、开孔筛板式、格栅式任意形式的分布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床反应器设置1或多个催化剂床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酐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联的混合反应单元之间设置取热设备,用于调节上一个混合反应单元的流出物至适宜温度后,再进入下一个混合反应单元。7.一种制备丁二酸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制备丁二酸酐的反应物料依次经过串联的n个混合反应单元,最终流出物经气液分离,气相引出系统,液相一部分进行分馏,另一部分循环回n个混合反应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每个混合反应单元内,气、液物料在混合器内混合后,得到以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的混合进料,然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与催化剂床层内的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反应;其中n≥2,优选n为2~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丁二酸酐的反应物料为顺酐溶液和氢气,其中顺酐溶液中顺酐含量为0.03~0.3g/mL,顺酐溶液采用的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四氢呋喃、γ
‑
丁内酯、甲级丙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或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出上一个混合反应单元需经过撤热后,在进入下一个混合反应单元;所述的撤热根据下一个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温度进行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个混合反应单元内,顺酐溶液和氢气在第1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混合物料进入第1固定床反应器,与其中装填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加氢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澜鹏,杨秀娜,周峰,乔凯,阮宗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