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结构的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的
,具体而言,涉及引流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将热介质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冷介质的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电力及暖通等多个领域的工业生产中。
[0003]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与换热管,换热管设于管壳内,换热管通入热介质(油气)而管壳通入冷介质(制冷剂),或者,换热管通入冷介质(制冷剂)而管壳通入热介质(油气),热介质(油气)与冷介质(制冷剂)之间的热量通过换热管的管壁传导,从而实现热介质(油气)与冷介质(制冷剂)的热交换。
[0004]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壳的长度较短,减少了热介质(油气)与冷介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换热时间,从而降低了换热效率;而较长的管壳或换热管增加了设备的占用平面空间大,且长度过长容易导致搬运损坏;并且管壳式换热器的冷介质(制冷剂)中夹带着润滑油,正常运行时,冷介质(制冷剂)很容易流出进入压缩机,而润滑油的粘性较大,不容易流出,会在管壳式换热器里面聚集,润滑油的聚集这样会导致压缩机中缺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冷介质进入流动或热介质流动排出的顶部换热器以及供冷介质流动排出或热介质进入流动的底部换热器,所述顶部换热器位于底部换热器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通;所述顶部换热器上设有供冷介质进入的冷进管以及供热介质排出的热出管;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供冷介质排出的冷出管以及供热介质进入的热进管,所述热进管与热出管之间通过热流道连通;所述冷出管与冷进管之间通过冷流道连通,所述冷流道内设有多个引导油液流动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呈倾斜状布置;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供油液排出的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冷流道连通;当所述冷介质由冷进管进入到顶部换热器内,所述顶部换热器的内部与底部换热器的内部通过连通管连通,形成所述冷流道;所述热介质由热进管进入到底部换热器内,所述底部换热器的内部与顶部换热器的内部通过连通管连通,形成所述热流道;所述冷介质在冷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所述热介质在热流道中流动时,所述热介质将热能通过冷流道的外侧壁传递到冷介质上,增加冷介质蒸气的过热度,确保回到压缩机的冷介质不含液体的冷介质,而含液体的冷介质由引流板引导流至回油管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包括热连接管以及冷连接管,所述冷连接管和热连接管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热连接管和冷连接管分别将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相互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换热器包括顶部引流管箱和顶部导流管箱以及顶部管壳,所述顶部引流管箱和顶部导流管箱分别抵接在顶部管壳的两端;所述底部换热器包括底部引流管箱和底部导流管箱以及底部管壳,所述底部引流管箱和底部导流管箱分别抵接在底部管壳的两端;所述底部管壳与顶部管壳之间通过热连接管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之间通过冷连接管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进管位于顶部引流管箱上;所述冷出管位于底部引流管箱上;所述冷进管与冷出管之间通过冷连接管连通;所述回油管位于底部引流管箱上;所述热出管位于顶部管壳上;所述热进管位于底部管壳上;所述热出管与热进管之间通过热连接管连通;多个所述引流板分别位于顶部引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的内部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出管与回油管在底部引流管箱上呈上下相对布置。6.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引流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管壳与顶部管壳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排出凝结液体的排凝管,多个所述排凝管分别沿着底部管壳与顶部管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排凝管与热流道连通。7.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玖聪,官建成,程平,杜元新,熊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图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