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713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其包括步骤:导入三维底图,并获取三维底图中的构件信息;基于三维底图中预先设定的多个剖面节点和构件信息,为每个剖面节点自动生成相应的剖面三维模型;该剖面三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第一构件模块包括按照第一排布方式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一构件;基于预设的第一建模规则和第一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方案;根据所述支吊架方案中各配件的位置信息放置各配件,得到支吊架三维模型。得到支吊架三维模型。得到支吊架三维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
优先权申请
[0001]本申请将作为后续专利申请(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国技术申请、PCT申请、基于巴黎公约的国外申请)的优先权基础。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BIM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3]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指:以无缝传递信息为目的,使用BIM软件创建建筑构件虚拟模型并与设计过程中输入的数据关联,最终完成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过程。BIM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最大区别是BIM设计成果是建筑信息模型形式的数据库而传统设计成果仅仅是零散的图纸及表单等。BIM设计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一般包含主体结构、公用动力管线等信息模型,这些构件模型除几何信息外还包含构件的空间定位、材质、管道系统、重量等信息。
[0004]因生产工艺要求工业建筑内部需敷设大量管线,这些管线集中固定在管道支架上。目前,传统的管道支吊架设计的流程:步骤1、接收公用动力专业提供的管线布置图纸资料;步骤2、确定管道支架的类型及布置位置;步骤3、根据管线布置图纸中的剖面图及管道荷载图表,手工或软件逐个计算管道支架各构件的受力并查阅型钢规格表确定管道支架各构件的规格;步骤4、依据步骤3中所有的二维图纸,在BIM设计软件中逐个创建管道支架信息模型。其中,步骤3通常是利用CAD软件实现的,例如,利用CAD软件的“提取剖面”功能导出管道多张二维剖面图,然后在每张二维剖面图中手动添加合适的支吊架(CAD软件数据库中有相应的支吊架模型),并为每个二维剖面中所添加的支吊架构件配置支吊架中横担、吊杆、立柱等构件的规格及尺寸参数。
[0005]传统的支吊架设计中,通常由于线管结构比较简单,并且,要绘制三维支吊架非常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为了便于绘制支吊架,在步骤3中都是通过导成二维的CAD文件,然后在二维CAD文件中绘制相应的支吊架。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建筑施工项目中的线管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仅通过二维剖面图并不能够体现出线管结构的细节信息,例如,空间布局,从而无法获得线管的标高等细节信息,进而无法实现更加准确的支吊架设计方案,只能在三维底图中进行修改,然后在重新导出二维剖面图纸,再在二维剖面图纸中重新绘制,这将大大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浪费资源。另一方面,当根据步骤3中的二维图纸施工图给施工团队进行施工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提出很多变更,一旦线管或结构更改,就需要重新更改三维底图,然后重新导出二维的剖面CAD文件,并在CAD文件中绘制新的支吊架,再出新的施工图,这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
架自动设计方法,其包括步骤:导入三维底图,并获取所述三维底图中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布设在建筑设施中的每个构件的位置信息、基本属性;所述构件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构件在三维空间中的三维坐标;基于所述三维底图中预先设定的多个剖面节点和所述构件信息,为每个所述剖面节点在三维空间自动生成相应的剖面三维模型;所述剖面三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一构件模块包括按照第一排布方式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一构件;基于预设的第一建模规则和所述第一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支吊架配件的基本属性和位置信息;所述支吊架配件的位置信息包括基于所述构件信息,以及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所述基本属性包括所述支吊架配件的长度;根据所述支吊架配件的所述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多个所述第一构件位于不同水平面上,且位于顶部水平面的所述第一构件靠近建筑结构,其中,相邻两个水平面上的所述第一构件之间的间距大于横担的最大高度;所述第一建模规则为:针对所述第一构件模块,以所述建筑结构为宿主,建立双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剖面三维模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的至少一个第二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二构件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二构件,多个所述第二构件位于不同水平面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水平面上的所述第二构件沿之间的间距不同;相应地,生成所述支吊架三维模型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建模规则和所述第二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所述支吊架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建模规则为:针对所述第二构件模块,以所述建筑结构为宿主,构建第一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第一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根据所述第一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剖面三维模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构件模块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三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三构件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三构件;且所述第三构件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模块的宽度或大于所述第二构件模块的宽度,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三建模规则,和所述第三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第三建模规则为:以所述双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或所述第一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的横担为宿主,构建第二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第二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第三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根据所述第二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剖面三维模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构件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的至少一个第四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四构件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剖
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四构件;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的第四建模规则,和所述第四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第四建模规则为:构建无立柱的横担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无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第四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根据所述无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三维模型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导入三维底图,并获取所述三维底图中的构件信息;所述构件信息包括布设在建筑设施中的每个构件的位置信息、基本属性;所述构件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构件在三维空间中的三维坐标;基于所述三维底图中预先设定的多个剖面节点和所述构件信息,为每个所述剖面节点在三维空间自动生成相应的剖面三维模型;所述剖面三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一构件模块包括按照第一排布方式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一构件;基于预设的第一建模规则和所述第一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支吊架配件的基本属性和位置信息;所述支吊架配件的位置信息包括基于所述构件信息,以及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所述基本属性包括所述支吊架配件的长度;根据所述支吊架配件的所述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多个所述第一构件位于不同水平面上,且位于顶部水平面的所述第一构件靠近建筑结构,其中,相邻两个水平面上的所述第一构件之间的间距大于横担的最大高度;所述第一建模规则为:针对所述第一构件模块,以所述建筑结构为宿主,建立双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三维模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的至少一个第二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二构件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二构件,多个所述第二构件位于不同水平面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水平面上的所述第二构件沿之间的间距不同;相应地,生成所述支吊架三维模型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建模规则和所述第二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所述支吊架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建模规则为:针对所述第二构件模块,以所述建筑结构为宿主,构建第一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第一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根据所述第一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三维模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构件模块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三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三构件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三构件;且所述第三构件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模块的宽度或大于所述第二构件模块的宽度,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三建模规则,和所述第三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第三建模规则为:以所述双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或所述第一单立柱支
吊架设计方案中的横担为宿主,构建第二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第二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第三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根据所述第二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三维模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构件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的至少一个第四构件模块的三维模型,所述第四构件模块包括布设在所述剖面节点对应的所述建筑设施中的多个第四构件;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预设的第四建模规则,和所述第四构件模块的所述构件信息,生成相应的支吊架设计方案;其中,所述第四建模规则为:构建无立柱的横担支吊架设计方案;所述无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第四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属性计算得到的所述支吊架配件在所述三维空间中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根据所述无单立柱支吊架设计方案中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所述旋转角度放置所述支吊架配件,得到相应的支吊架三维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支吊架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位置信息和基本属性,以及所述剖面三维模型对应的剖面属性计算所述支吊架配件的放置点坐标,和/或旋转角度,和/或长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记仓周健李明林纪律胡志才李智宏胡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固建筑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