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700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包括底层、中层和顶层;底层设有底层进液口、底层入射通道、材料固定通道、底层出射通道和底层出液口,材料固定通道内设置有纤维限位结构;中层设有中层进液口、中层入射通道、中层出射通道和中层出液口;中层上设有若干通孔;顶层上设有顶层进液口和顶层出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微流控芯片可应用于外周神经修复用的纤维材料的评估筛选。本发明专利技术微流控芯片与纤维材料集成,将纤维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监测细胞在不同培养环境中的增殖和迁移情况,并基于此结果对植入纤维材料进行筛选评估,为外周神经修复用的纤维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外周神经修复用的纤维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外周神经修复用的纤维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芯片
,具体涉及一种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外周神经损伤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去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对外周神经损伤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幸运的是,目前已经可以通过自体神经移植、异体神经移植、化学或者电刺激等方法来促进外周神经的修复,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不少局限性,例如应用受供体部位限制,并且存在引发神经瘤、二次损伤等风险。目前,随着组织工程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新兴的组织工程材料,如纤维支架或微管在受损神经修复、再生、替代等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这些材料能够引导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轴突生长,但植入式的神经组织工程材料仍然缺乏系统的体外综合评估平台,无法比较和评价材料在体外水平的神经促修复性能,筛选出具有良好神经修复效果的材料,避免在植入后引发不可预见的炎症。
[0003]器官芯片技术是基于微流控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仿生芯片器官系统,其能够通过芯片结构设计,模拟人体环境中的细胞生长环境,构建而成体外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键合封装的底层(3

1)、中层(3

2)和顶层(3

3);所述底层(3

1)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底层进液口、底层入射通道(3

11)、材料固定通道(3

12)、底层出射通道(3

13)和底层出液口(3

16);所述材料固定通道(3

12)内设置有纤维限位结构,以固定纤维;所述中层(3

2)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中层进液口、中层入射通道(3

21)、中层出射通道(3

23)和中层出液口(3

26);所述中层(3

2)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材料固定通道(3

12)位置对应的通孔(3

22),所述纤维上部位于中层(3

2)内,下部穿过通孔(3

22)进入底层(3

1),被纤维限位结构固定;所述顶层(3

3)上设置有与底层进液口、中层进液口分别连通的顶层进液口,以及与底层出液口(3

16)、中层出液口(3

26)分别连通的顶层出液口;所述顶层进液口和顶层出液口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限位结构包括若干组成对设置的立柱(3

121),通过将纤维置于每对立柱(3

121)之间,实现纤维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进液口包括第一底层进液口(3

14)和第二底层进液口(3

15),所述材料固定通道(3

12)设置五组,平行分布;所述底层入射通道(3

11)为分流式通道,底层出射通道(3

13)为合流式通道;液体通过第一底层进液口(3

14)和第二底层进液口(3

15)进入底层入射通道(3

11),被分流为五个通路,分别流入五组材料固定通道(3

12),通过底层出射通道(3

13)汇集到底层出液口(3

16)排出;所述中层进液口包括第一中层进液口(3

24)和第二中层进液口(3

25),所述中层入射通道(3

21)为分流式通道,中层出射通道(3

23)为合流式通道;液体通过第一中层进液口(3

24)和第二中层进液口(3

25)进入中层入射通道(3

21),与纤维充分接触,最终通过中层出射通道(3

23)汇集到中层出液口(3

26)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集成纤维的多层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进液口包括第一顶层进液口(3

31)、第二顶层进液口(3

32)、第三顶层进液口(3

33)和第四顶层进液口(3

34);顶层出液口包括第一顶层出液口(3

35)和第二顶层出液口(3

36);所述第一顶层进液口(3

31)和第三顶层进液口(3

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远锦余筠如郭佳慧张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