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98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包括:上侧开放的箱主体;盖,盖住箱主体的开放的上侧;及轨道型盖开闭装置,在箱主体上开闭盖;箱主体由外箱和内箱形成,外箱上侧开放,内箱设在外箱的内侧、且形成为比外箱小的尺寸,在外箱和内箱之间设有多个固定装置,外箱利用固定装置固定到内箱的外侧,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形成隔开空间,在隔开空间填充有高温隔热材,在隔开空间涂敷防潮剂,防止在隔开空间因外气和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差产生湿气。土的温度差产生湿气。土的温度差产生湿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混凝土保温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凝土保温箱,更具体来说涉及如下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内装入从沥青混凝土制造装置出货的沥青混凝土,能使沥青混凝土维持一定温度至运送到道路建设现场排出为止。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用于道路铺装的沥青砼(asphaltconcrete,下面称作“沥青混凝土”)是黑色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其主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是称作沥青质的固体成分分散在称作马青烯的乳状成分中而成的物质。
[0003]这种沥青混凝土,按照其种类分为道路铺装用的沥青混凝土和机场铺装用的沥青混凝土来使用,或者在铺装或建筑领域中用于防水加工。
[0004]特别是,在主要用于道路铺装或机场铺装等的沥青中,会混合沙子、石粉、碎石、砾石等骨料来使用,这称作“沥青混凝土”。
[0005]这种沥青混凝土,为了在从制造工厂到道路建设现场的搬运过程中维持沥青混凝土的品质,能够利用可以维持沥青混凝土温度的状态搬运的特别的沥青混凝土储藏装置进行搬运。
[0006]如上所述,作为可储藏沥青混凝土来移动的移动式沥青混凝土储藏装置,已公开的有韩国注册技术第20

0454650号(移动式沥青混凝土储藏装置,下面称作“现有技术”)。
[0007]上述现有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沥青混凝土储藏装置,其包括:加热器部,设在装载部一侧;流道,从上述加热器部延长形成,与收容部连通;鼓风机,将在上述加热器部产生的热通过上述流道供应到上述收容部;沥青混凝土排出部,通过形成于上述装载部下侧的排出口排出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沥青混凝土;第一传感器,检测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第二传感器,设在上述排出口的末端,检测通过上述排出口排出的上述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及控制部,比较上述第一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上述加热器部生成更多的追加热,该追加热用于补偿所述第一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差以使所排出的上述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维持既定的温度;从而,能够将沥青混凝土以维持一定温度的状态简便地搬运到施工现场,即使为施工而排出所收容的沥青混凝土,也能够使所排出的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维持适合施工的温度。
[0008]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收容沥青混凝土的装载部内形成流道,以将通过加热器部产生的热供应到流道,所以,不仅装载部的结构非常辅助,还存在有需要持续驱动加热器部以持续维持沥青混凝土温度的问题。
[0009]此外,即便通过加热器部向收容部内的沥青混凝土供热,热也仅传达到收容部内的外层,不能充分传达到内部,从而热很难影响到设置于收容部内侧的沥青混凝土,进而存在很难维持沥青混凝土的适当温度的问题。
[0010]并且,即便热通过加热器部很好地传达到沥青混凝土,当过多的热传达到收容部
内而使得沥青混凝土的温度达到适当温度以上时,从沥青混凝土排出部排出的沥青混凝土的温度过高,存在AP从骨料中流下引发脱离现象的问题。
[0011]因此,关于储藏沥青混凝土来搬运的沥青混凝土储藏装置,现实需要开发出如下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以简单结构,也能够在从沥青混凝土制造工厂到道路建设现场的搬运过程中,可以维持沥青混凝土的适当温度的状态进行储藏和搬运。
[0012]此外,还要求将开闭沥青混凝土保温箱的盖的开闭装置及密封盖的密封装置改善为容易操作的结构。
[0013]【在先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技术公报第20

0454650号(2011.07.19.公告)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1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在沥青混凝土保温箱的盖上采用由轨道和链条构成的轨道型盖开闭装置,以容易开闭沥青混凝土保温箱的盖;具备可对盖加压的加压装置,以容易实现沥青混凝土保温箱的密封。
[0018]此外,提供一种如下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及盖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高温隔热材和隔热板的隔开空间,由此防止对外箱和内箱之间及盖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进行相互固定的固定装置直接接触内箱及盖的上部板,进而防止内箱及盖的下部板的热传导到外箱及盖的上部板,阻断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内部装载的沥青混凝土的热传导到外部而散热,由此,即使在沥青混凝土保温箱上没有设置用于加热沥青混凝土的加热器部,也能够将沥青混凝土维持适当温度的同时从沥青混凝土制造工厂搬运到道路建设现场。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及盖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的隔开空间涂敷防潮剂,阻断装载于内箱内部的沥青混凝土的热通过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及盖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形成的隔开空间因温度差产生的湿气传导到外部,从而能够长时间维持沥青混凝土保温箱的内部装载的沥青混凝土的适当温度的同时进行搬运。
[0020]课题解决方案
[00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收容沥青混凝土以维持沥青混凝土的适当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开放的箱主体10;盖30,盖住上述箱主体10的开放的上侧;及轨道型盖开闭装置100,在上述箱主体10上开闭上述盖30;上述箱主体10由外箱11和内箱13形成,所述外箱上侧开放,所述内箱13设在上述外箱11的内侧、且形成为比上述外箱11小的尺寸,在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设有多个固定装置220,上述外箱11利用上述固定装置220固定到内箱13的外侧,由此在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形成有隔开空间,在形成于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的隔开空间填充有高温隔热材230,在上述箱主体10的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的隔开空间涂敷防潮剂,以防止在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的隔开空间因外气和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差产生湿气。
[0022]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型盖开闭装置100包括:导向部110,设在上述箱主体
10的两侧面及上述盖30的两侧面,对上述盖30的移动进行导向;多个第一动力缸120,设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对上述盖30和上述导向部110进行升降;支持部130,两端结合到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而形成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一端部上侧;多个加压装置140,结合在上述导向部110上,将上述盖30朝向上述箱主体10侧加压;及驱动部160,设在上述盖30的上表面和上述支持部130上移动上述盖30。
[0023]此外,还具备多个第一升降导向器121,该多个第一升降导向器121对由上述第一动力缸120升降的上述导向部110的移动进行导向,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上述多个第一升降导向器121设在上述导向部110的下侧。
[0024]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110包括:导向框111,设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上部,且沿着上述盖30移动的方向形成;多个导向辊113,以一定间隔可旋转地设在上述导向框111的上侧;及导向轨道115,设在上述盖30的两侧,且安装在上述多个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保温箱,收容沥青混凝土以维持沥青混凝土的适当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开放的箱主体(10);盖(30),盖住上述箱主体(10)的开放的上侧;及轨道型盖开闭装置(100),在上述箱主体(10)上开闭上述盖(30);上述箱主体(10)由外箱(11)和内箱(13)形成,所述外箱(11)上侧开放,所述内箱(13)设在上述外箱(11)的内侧、且形成为比上述外箱(11)小的尺寸,在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设有多个固定装置(220),上述外箱(11)利用上述固定装置(220)固定到上述内箱(13)的外侧,由此在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形成有隔开空间,在形成于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的隔开空间填充有高温隔热材(230),在上述箱主体(10)的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的隔开空间涂敷防潮剂,以防止在上述外箱(11)和内箱(13)之间的隔开空间因外气和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差产生湿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型盖开闭装置(100)包括:导向部(110),设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及上述盖(30)的两侧面,对上述盖(30)的移动进行导向;多个第一动力缸(120),设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对上述盖(30)和上述导向部(110)进行升降;支持部(130),两端结合到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而形成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一端部上侧;多个加压装置(140),结合在上述导向部(110)上,将上述盖(30)朝向上述箱主体(10)侧加压;及驱动部(160),设在上述盖(30)的上表面和上述支持部(130)上移动上述盖(3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第一升降导向器(121),该多个第一升降导向器(121)对由上述第一动力缸(120)升降的上述导向部(110)的移动进行导向,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面,上述多个第一升降导向器(121)设在上述导向部(110)的下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110)包括:导向框(111),设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两侧上部,且沿着上述盖(30)移动的方向形成;多个导向辊(113),以一定间隔可旋转地设在上述导向框(111)的上侧;及导向轨道(115),设在上述盖(30)的两侧,且安装在上述多个导向辊(113)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压装置(140)包括:形状的加压夹具(141),结合到上述导向框(111);及加压部件(143),设在上述加压夹具(141)接触盖(30)的部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压装置(140)的上侧设有漏斗(40),该漏斗(40)形成为宽度从下部往上部变宽的梯形状,上述漏斗(40)结合到上述加压夹具(141)的上端,在上述导向部(110)通过上述第一动力缸(120)升降时上述漏斗(40)一同升降。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向框(111)的一侧,多个辊(117)设在两侧导向框(111)之间,所述多个辊(117)通过盖(30)的移动旋转。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部(130)包括:一对第二升降导向器(131),分别结合在上述多个第一动力缸(120)中设在上述箱主体(10)的一侧端部侧的一对第一动力缸(120)的侧面;上述∩形支撑架(132),两端分别结合到上述一对第二升降导向器(131)上;及一对侧面导向辊(135),分别设在上述支撑架(132)的侧面内侧,且设置成接触上述导向轨道(115)的侧面。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部(130)包括:一对第一固定块(133),分别形成在上述支撑架(132)的弯折部内侧面;一对第二固定块(134),与上述第一固定块(133)隔开一定距离结合在上述导向框(111)的侧面;一对第一支撑杆(137),一侧结合到上述导向框(111)的一端部,另一侧结合到第一固定块(133),对导向框(111)进行支撑;一对第二支撑杆(138),一侧结合到上述第一固定块(133),另一侧结合到第二固定块(134),对导向框(111)及支撑架(132)进行支撑。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160)包括:链条(161),设在上述盖(30)的上表面;驱动马达(163),结合到上述支持部(130)的中间部;及驱动齿轮(165),结合到上述驱动马达(163),且形成为与上述链条(161)啮合。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保温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盖(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基喆洪裕林
申请(专利权)人:洪基喆洪裕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