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57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粉容器,包括相互结合的底壳和面盖、位于底壳和面盖之间的碳粉容纳腔、以及设置在底壳上的出粉口,碳粉容纳腔以敞口的形式形成在底壳上,面盖覆盖该敞口,被容纳在碳粉容纳腔中的碳粉可通过出粉口排出;沿碳粉容器的最大尺寸方向,出粉口靠近该方向的一个末端;碳粉容器还包括与碳粉容纳腔连通的碳粉补充口,沿所述最大尺寸方向,碳粉补充口位于远离出粉口的一端,当其中的碳粉被消耗完后,使用者只需要将该碳粉容器从设备中取出,即可通过补充口补充碳粉,而不再需要将碳粉容纳体取出再补充碳粉,减少使用者的操作步骤,提升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粉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碳粉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碳粉容器是一种用于向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供应碳粉的装置,所述碳粉容器内部容纳有碳粉,并通过设置在碳粉容器上的出粉口将碳粉向设备供应。
[0003]现有一种碳粉容器包括碳粉容纳体和外壳,碳粉容纳体以可分离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中,同时,碳粉容器还包括把手以及与把手联动的遮粉板,在碳粉容器未被安装时,遮粉板位于遮挡出粉口的遮挡位置,当使用者将该碳粉容器安装至设备后,通过拉动把手带动遮粉板从所述遮挡位置移动至不遮挡位置,在不遮挡位置,出粉口打开,碳粉容纳体中的碳粉可通过出粉口流出。
[0004]所述把手和遮粉板通过连接件在外壳内部连接,这样,在外部看不到连接件,碳粉容器的整体美观度得到提升,当碳粉容纳体中的碳粉被消耗完时,使用者将碳粉容器从设备中取出后,打开外壳并取出碳粉容纳体,在向碳粉容纳体中补充碳粉后,再将碳粉容纳体装回外壳,此时,碳粉容器可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粉容器,当其中的碳粉被消耗完后,使用者只需要将该碳粉容器从设备中取出,即可通过补充口补充碳粉,而不再需要将碳粉容纳体取出再补充碳粉,减少使用者的操作步骤,提升使用体验,所采用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6]碳粉容器,包括相互结合的底壳和面盖、位于底壳和面盖之间的碳粉容纳腔、以及设置在底壳上的出粉口,碳粉容纳腔以敞口的形式形成在底壳上,面盖覆盖该敞口,被容纳在碳粉容纳腔中的碳粉可通过出粉口排出;沿碳粉容器的最大尺寸方向,出粉口靠近该方向的一个末端;碳粉容器还包括与碳粉容纳腔连通的碳粉补充口,沿所述最大尺寸方向,碳粉补充口位于远离出粉口的一端。
[0007]具体的,沿所述最大尺寸方向,碳粉补充口位于最远离出粉口的一个表面上。
[0008]进一步的,碳粉容器还包括把手以及与把手联动的遮粉板,所述遮粉板可随着把手的运动在遮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遮挡位置,出粉口被遮粉板遮挡,碳粉不能从出粉口排出;在打开位置,出粉口不被遮粉板遮挡,碳粉能够从出粉口排出。
[0009]遮粉板包括主体、与主体连接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连通口,在遮挡位置,连通口不与出粉口相对,在打开位置,连通口与出粉口相对,连接板与把手在碳粉容纳腔的外部结合;沿把手的运动方向,底壳设置有导槽,连接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槽中。
[0010]优选的,面盖设置有与导槽对应的配合槽,连接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配合槽中,更优选的,面盖还设置有限位槽,把手与限位槽结合。
[0011]底壳的外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碳粉容器的安装方向,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前表面的后方,出粉口位于第二部分,遮粉板在第二部分运动;优选
的,沿遮粉板的运动方向,第二部分的尺寸不小于主体尺寸的两倍。
附图说明
[0012]图1A和图1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的立体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出粉口被遮粉板遮挡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出粉口不被遮粉板遮挡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中搅拌组件与底壳分离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涉及的碳粉容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19][实施例一][0020]图1A和图1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出粉口被遮粉板遮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出粉口不被遮粉板遮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碳粉容器中搅拌组件与底壳分离的分解示意图。
[0021]为描述方便,定义碳粉容器的安装方向为前方,取出方向为后方,以碳粉容器向着设备安装时的角度为准,碳粉容器具有如图1A所示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
[0022]碳粉容器10包括相互结合的底壳1和面盖2、遮粉板3和把手4,所述底壳1和面盖2沿前后方向结合,碳粉容纳腔14以敞口的形式(如图2所示)形成在底壳1上,面盖2覆盖该敞口,使得碳粉仅能够通过下述的出粉口152排出,把手4可移动地安装在面盖2上,遮粉板3与把手4连接,随着把手4的移动,遮粉板3可在下述的遮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0023]如图1A和图1B所示,底壳1具有面向前方的前表面1a、面向左方的左表面1b、面向右方的右表面1c、面向上方的上表面1d和面向下方的下表面1e,左表面1b和右表面1c在左右方向分别位于底壳1的两个末端,上表面1d和下表面1e在上下方向分别位于底壳1的两个末端,底壳1的后方敞口,面盖2覆盖敞口,出粉口152(如图4所示)设置在底壳1上,位于碳粉容纳腔14中的碳粉可通过出粉口152排出。
[0024]具体的,如图3A图3B所示,把手4可在左右方向滑动,相应的,遮粉板3被把手4带动在遮挡出粉口152的遮挡位置(如图3A所示)和不不遮挡出粉口152的打开位置(如图3B所示)之间滑动,如图1B和图4所示,出粉口152被设置在底壳1的右方末端,碳粉容器10还包括设置在底壳1/面盖2上的碳粉补充口12以及用于密封碳粉补充口12的密封件13,该碳粉补充口12与碳粉容纳腔14连通,因而,通过该碳粉补充口12,使用者在将碳粉容器10从设备取出后,打开密封件13即可向碳粉容纳腔14中补充碳粉。
[0025]优选的,沿左右方向,碳粉补充口12远离出粉口152设置,使得碳粉在碳粉容纳腔14中流动的更顺畅;更优选的,沿左右方向,碳粉补充口12被设置在左表面1b,这样,使用者可将碳粉容器10放置成左表面1b位于最上方,通过碳粉补充口12,碳粉被注入碳粉容纳腔14,并在重力作用下到达靠近出粉口152的位置。
[0026]遮粉板3包括主体31、与主体31连接的连接板32以及设置在主体31上的连通口33,
导槽16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底壳1上,连接板32插入导槽16并与把手4连接,当把手4在左右方向滑动时,通过连接板32,主体31也被带动沿左右方向滑动,遮粉板3位于遮挡位置时,连通口33不与出粉口152相对,遮粉板3位于打开位置时,连通口33与出粉口152相对。
[0027]如图1A和图1B所示,沿左右方向,底壳1的外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其中,前表面1a设置在第一部分11a中,导槽16设置在第二部分11b中,所述第二部分11b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在前表面选取一条与前后方向平行的直线,经过该直线向后切割预定的深度,然后再沿左右方向从左向右切割,直至到达与右侧板1c相邻,因而,第二部分11b位于前表面1a的后方,第二部分11b对应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部分11b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碳粉容器,包括相互结合的底壳和面盖、位于底壳和面盖之间的碳粉容纳腔、以及设置在底壳上的出粉口,碳粉容纳腔以敞口的形式形成在底壳上,面盖覆盖该敞口,被容纳在碳粉容纳腔中的碳粉可通过出粉口排出;沿碳粉容器的最大尺寸方向,出粉口靠近该方向的一个末端;其特征在于,碳粉容器还包括与碳粉容纳腔连通的碳粉补充口,沿所述最大尺寸方向,碳粉补充口位于远离出粉口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最大尺寸方向,碳粉补充口位于最远离出粉口的一个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粉容器,其特征在于,碳粉容器还包括把手以及与把手联动的遮粉板,所述遮粉板可随着把手的运动在遮挡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遮挡位置,出粉口被遮粉板遮挡,碳粉不能从出粉口排出;在打开位置,出粉口不被遮粉板遮挡,碳粉能够从出粉口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粉容器,其特征在于,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定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鸿芃泰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