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治疗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49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查治疗枕,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使用的检查治疗枕为定高度不可调结构,患者使用舒适性较差、耽误检查治疗时间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弹性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第一主体包括底部开口的第一容置结构,第二主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二容置结构,第一主体设置于第二主体的顶部,且第二容置结构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置结构内;弹性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容置结构内,弹性支撑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容置结构内;第一容置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二容置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通过定位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进行高度调节。高度调节。高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治疗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查治疗枕。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检查时,很多情况下需要患者保持侧卧位,但是目前检查时,患者使用的枕头均为相同的高度,导致有些患者检查治疗中头无法与身体成一个较为合理舒适的角度,长时间使用既造成了患者的不耐受又增加了检查中不必要的影响。
[0003]例如:电子胃镜检查时,需要患者左侧卧位,由于每个患者的身材均不同,尤其是不同肩宽的患者,采用左侧卧位时头与身体成夹角后,增加了食道入口的闭塞度,一方面容易擦伤食道,造成粘膜损伤使患者更加痛苦,另一方面增加了进镜的难度,增加检查治疗的时间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目前使用的检查治疗枕为定高度不可调节的结构,当遇到肩宽特别宽的病人医护人员有时会利用病房内的其他物品,例如,垫子等,对检查治疗枕进行垫高,但是患者使用的舒适性较差,且垫子等通过折叠后也容易散乱,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当遇到肩宽比较窄的病人则只能选择更换检查治疗枕,但是一般的检查治疗室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治疗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弹性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底部开口的第一容置结构,所述第二主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二容置结构,所述第一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二容置结构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结构内;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结构内,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结构内;所述第一容置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容置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定位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治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上的两组第一侧板和两组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盖板的周侧,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为所述第一容置结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查治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内的槽结构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两端面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均与所述槽结构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查治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两组第三侧板和两组第四侧板,其中:所述底板长度与所述盖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的宽度与所述盖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间隔分布,所述第三侧板的端面到所述底板端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所述第四侧板的端面到所述底板端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设置为所述第二容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查治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主体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定位主体采用“T”型结构,包括把持件和垂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书博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