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43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底座,为整个显示器外壳的最下方支撑部分;第一连接块,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方;矩形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面;第二连接块;连接板;框体;凹槽。该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在矩形槽内部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抵板,抵板通过抵压弹簧持续存在向外的趋势,因此持续对连接板挤压,且通过偏转板与卡槽配合,使得抵板移动后无法复位,故连接板挤压矩形槽发生变形时,抵板不断脱离凹槽,不断挤压连接板侧面,使得连接板在矩形槽内被限制固定,进而使得连接板与矩形槽连接稳定,确保了在矩形槽被挤压变形后持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矩形槽被挤压变形后持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矩形槽被挤压变形后持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外壳
,具体为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显示器是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种显示工具,例如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显示器、机床显示器等,是不可缺少的电子设备,而在使用显示器是需要通过外壳将其固定,并支撑在一定的位置。
[0003]现有的计算机显示器外壳为了便于包装运输,被设计为可拆卸组装式的,在底座上设置矩形槽体,通过矩形连接销插入,进而将框体与底座连接,然而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用户经常会将外接耳机挂在外壳上,尤其在网吧等公共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因此不可避免的外壳会被触碰挤压,外壳受力后导致矩形连接销出现扭转趋势,矩形连接销对矩形槽体内壁进行挤压,为了防止外壳质量过大,现有的外壳通常采用塑料制成,因此矩形连接销对矩形槽体内壁挤压时,矩形槽体会发生变形,导致矩形连接销与矩形槽体出现缝隙,进而导致外壳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包括:底座,为整个显示器外壳的最下方支撑部分;第一连接块,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方;矩形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面;第二连接块,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连接板,设置为契合所述矩形槽的形状,且顶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底面,底端插入到所述矩形槽内部;框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安装;凹槽,开设在所述矩形槽内壁;抵压弹簧,一端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低壁,另一端指向槽口;抵板,插接在所述凹槽槽口处,且与抵压弹簧另一端连接;连动杆,安装在所述抵板上,且指向凹槽内部;连动板,垂直于所述连动杆侧面,安装在其侧面;转轴,插入到所述连动板侧面开设的弧形槽内,且弧形槽槽口面积大于相同直径半圆面积小于相同直径整圆面积;偏转板,安装在转轴表面;压板,安装在连动板上,且向偏转板方向倾斜;挤压弹簧,一端安装在压板上,另一端安装在偏转板上;
固定板,一端安装在凹槽内底壁,另一端垂直指向槽口处;卡槽,均匀开设在固定板靠近所述偏转板的一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内部包括:填充橡胶块,安装在所述卡槽内部,用于对所述偏转板的抵压。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抵板在插入到所述凹槽时,其最上方的边界设置为弧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弹簧在工作时持续处于被挤压状态。
[0009]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内部包括: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凹槽面向所述抵板的内壁,且所述连动杆插入到槽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动杆与所述导向槽过盈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抵板上包括:限制槽,开设在抵板面向凹槽内部一侧;球形橡胶,插入到所述限制槽内部;预留杆,一端安装在所述球形橡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凹槽内底部开设的通孔,到达第一连接块外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制槽的槽口处的直径小于槽内部直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球形橡胶插入到限制槽内部后,通过所述限制槽的槽口限制固定。
[0014]进一步的,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塑料颗粒置于干燥装置内充分干燥;S2、将干燥后的塑料颗粒加入到注塑机的储料箱内,通过储料箱内的加热机构将其融化;S3、注塑机将融化后的塑料挤压到模具腔体内,待模具腔体内填充慢塑料后保持一定压力,等待冷却;S4、在冷区至合适温度后开模,取出成型的塑料外壳,并进行包装。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在矩形槽内部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抵板,抵板通过抵压弹簧持续存在向外的趋势,因此持续对连接板挤压,且通过偏转板与卡槽配合,使得抵板移动后无法复位,故连接板挤压矩形槽发生变形时,抵板不断脱离凹槽,不断挤压连接板侧面,使得连接板在矩形槽内被限制固定,进而使得连接板与矩形槽连接稳定,确保了在矩形槽被挤压变形后持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0016]2、该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在抵板上连接预留杆,通过预留杆在连接板插入到矩形槽前将抵板的位置固定,之后在连接板插入到矩形槽后,解除预留杆对抵板的限制,方便了连接板的安装,避免初始时抵板被抵压弹簧顶出到矩形槽内无法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连接块俯视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连动杆与抵板连接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4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抵板侧面剖视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2、第一连接块;21、矩形槽;211、凹槽;212、抵压弹簧;213、抵板;214、连动杆;3、第二连接块;31、连接板;4、框体;5、连动板;51、转轴;52、偏转板;53、压板;54、挤压弹簧;6、固定板;61、卡槽;62、填充橡胶块;7、导向槽;8、预留杆;81、球形橡胶;9、限制槽。
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结合附图1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包括:底座1,为整个显示器外壳的最下方支撑部分;第一连接块2,安装在底座1上方;矩形槽21,开设在第一连接块2顶面;第二连接块3,安装在第一连接块2上;连接板31,设置为契合矩形槽21的形状,且顶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块3底面,底端插入到矩形槽21内部;框体4,通过第二连接块3固定安装;凹槽211,开设在矩形槽21内壁;抵压弹簧212,一端安装在凹槽211内低壁,另一端指向槽口;抵板213,插接在凹槽211槽口处,且与抵压弹簧212另一端连接;抵板213在插入到凹槽211时,其最上方的边界设置为弧形,连接板31插入到矩形槽21时弧形边界进行过度,避免抵板213阻挡连接板31插入到矩形槽21内;连动杆214,安装在抵板213上,且指向凹槽211内部;连动板5,垂直于连动杆214侧面,安装在其侧面;转轴51,插入到连动板5侧面开设的弧形槽内,且弧形槽槽口面积大于相同直径半圆面积小于相同直径整圆面积;防止转轴51从弧形槽内部脱落;偏转板52,安装在转轴51表面;压板53,安装在连动板5上,且向偏转板52方向倾斜;挤压弹簧54,一端安装在压板53上,另一端安装在偏转板52上;挤压弹簧54在工作时持续处于被挤压状态;固定板6,一端安装在凹槽211内底壁,另一端垂直指向槽口处;卡槽61,均匀开设在固定板6靠近偏转板52的一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为整个显示器外壳的最下方支撑部分;第一连接块(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方;矩形槽(21),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2)顶面;第二连接块(3),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2)上;连接板(31),设置为契合所述矩形槽(21)的形状,且顶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3)底面,底端插入到所述矩形槽(21)内部;框体(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3)固定安装;凹槽(211),开设在所述矩形槽(21)内壁;抵压弹簧(212),一端安装在所述凹槽(211)内低壁,另一端指向槽口;抵板(213),插接在所述凹槽(211)槽口处,且与抵压弹簧(212)另一端连接;连动杆(214),安装在所述抵板(213)上,且指向凹槽(211)内部;连动板(5),垂直于所述连动杆(214)侧面,安装在其侧面;转轴(51),插入到所述连动板(5)侧面开设的弧形槽内,且弧形槽槽口面积大于相同直径半圆面积小于相同直径整圆面积;偏转板(52),安装在转轴(51)表面;压板(53),安装在连动板(5)上,且向偏转板(52)方向倾斜;挤压弹簧(54),一端安装在压板(53)上,另一端安装在偏转板(52)上;固定板(6),一端安装在凹槽(211)内底壁,另一端垂直指向槽口处;卡槽(61),均匀开设在固定板(6)靠近所述偏转板(52)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6)内部包括:填充橡胶块(62),安装在所述卡槽(6)内部,用于对所述偏转板(52)的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耐冲击显示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213)在插入到所述凹槽(211)时,其最上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珊霞汪新著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茂电子元件吴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