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40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架体,包括:立设于地面的立柱;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侧壁且沿所述立柱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轴;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的三角架;通过转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三角架使得所述三角架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面且两个所述三角架拼合形成三角形。角架拼合形成三角形。角架拼合形成三角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架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折叠架体。

技术介绍

[0002]在施工的过程中,时常需要使用到若干个支架间隔设置,随后在若干支架的顶部铺设油布或防水布形成棚顶,通过支架对棚顶进行支撑以此避免处于下方的工地结构日晒或者雨淋,常用的支架通常都是零星杆件通过焊接组装而成,这种方式耗工耗时耗能,安装质量不易控制,并且这种方式组装的三角架均为一次性的,不能进行周转循环,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架体,在使用完毕后,通过三角架的转动,可减少三角架的存放空间,方便所述架体的运输,保证所述架体的循环使用。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架体,包括:
[0005]立设于地面的立柱;
[0006]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侧壁且沿所述立柱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轴;以及
[0007]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的三角架;
[0008]通过转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三角架使得所述三角架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面且两个所述三角架拼合形成三角形。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三角架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的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侧壁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三角架的顶部的连接孔以及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的U形卡件,当两个所述三角架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时,将所述U形卡件卡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孔内以固定两个所述三角架。
[0012]进一步的,所述U形卡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杆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杆相对的一端的连接杆,两个所述竖杆分别插置于两个所述连接孔内。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竖杆的若干卡设槽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且对应所述卡设槽设置的的若干安装条,所述安装条卡设于所述卡设槽内。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垫设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架包括: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接的第一直角杆、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杆的端部的第二直角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杆和所述第二直角杆且倾斜设置的斜杆。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直角杆开设的放置槽,所
述第一直角杆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0017]进一步的,所述斜杆和所述第一直角杆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杆。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在支架使用完毕后,通过三角架的折叠,可减少三角架的存放空间,实现三角架的便易运输;还消除三角架拆除对结构构件的损坏,实现三角架的循环使用,可实现三角架快速展开成型,消除焊接的施工焊接,快速实现三角架的搭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折叠架体的展开后整体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折叠架体的折叠后整体结构图。
[0022]图3为图1中A处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折叠架体的U形卡件的具体结构图。
[0024]图例说明:1、立柱;2、连接轴;21、第二耳板;22、第一耳板;3、三角架;31、斜杆;32、第二直角杆;33、第一直角杆;34、支撑杆;4、U形卡件;41、卡设槽;5、垫设板;61、连接孔;62、安装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参阅图1和图2,一种折叠架体,包括:立设于地面的立柱1;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立柱1的侧壁且沿所述立柱1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轴2;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轴2远离所述立柱1的一端的三角架3;通过转动所述连接轴2和所述三角架3使得所述三角架3置于所述立柱1的顶面且两个所述三角架3拼合形成三角形。
[0027]在本技术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将所述架体放置于待安装的位置,所述立柱1的底端放置于地面,将所述三角架3和所述连接轴2转动并置于所述立柱1的顶面,设置多个折叠架体,并在所述折叠架体上铺置所述防水布来避免下方的地面受到日晒雨淋。
[0028]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三角架3靠近所述立柱1的一侧的第一耳板22,所述第一耳板22与所述连接轴2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柱1的侧壁的第二耳板21,所述第二耳板21与所述连接轴2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0030]在本技术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当所述三角架3贴靠于所述立柱1时,所述第一耳板22位于所述第二耳板21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耳板22远离所述三角架3的一侧还设置有贴靠端,当所述三角架3置于所述立柱1的两端时,所述贴靠端于所述立柱1相贴合,所述第二耳板21远离所述立柱1的一侧还设置有放置端,当所述三角架3置于所述立柱1的两端时,所述三角架3置于所述放置端。
[0031]参与图3和图4,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三角架3的顶部的连接孔61以及对应所述连接孔61设置的U形卡件4,当两个所述三角架3置于所述立柱1的顶部时,将所述U形卡件4卡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孔61内以固定两个所述三角架3。
[0032]进一步的,所述U形卡件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杆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杆相对的一端的连接杆,两个所述竖杆分别插置于两个所述连接孔61内。
[0033]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竖杆的若干卡设槽41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孔61的内壁且对应所述卡设槽41设置的的若干安装条62,所述安装条62卡设于所述卡设槽41内。
[0034]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柱1底部的垫设板5。所述垫设板5为所述立柱1增大接触面积,使得所述立柱1能更好的立设于地面,且为了使得所述立柱1能够更牢固的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垫设板5还可以开设有螺纹孔,通过将锚固螺栓螺合于所述螺纹孔并锚设于地面使得所述立柱1更稳定。
[0035]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架3包括:与所述连接轴2相连接的第一直角杆33、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杆33的端部的第二直角杆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杆33和所述第二直角杆32且倾斜设置的斜杆31。
[0036]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立柱1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支架杆开设的放置槽,所述第一直角杆33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0037]进一步的,所述斜杆31和所述第一直角杆33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杆34。所述支撑杆34能更好的支撑所述斜杆31。
[0038]下面对本技术一种折叠架体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0039]将所述立柱1立设于地面,转动所述三角架3和所述连接轴2,使得所述三角架3的第一直角杆33置于所述立柱1的放置槽内,将所述U形卡件4的两个竖杆插设于所述连接孔61内,使得所述安装条62卡设于所述卡设槽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架体,其特征是:包括:立设于地面的立柱;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侧壁且沿所述立柱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轴;以及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的三角架;通过转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三角架使得所述三角架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面且两个所述三角架拼合形成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架体,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三角架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的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架体,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侧壁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架体,其特征是: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三角架的顶部的连接孔以及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的U形卡件,当两个所述三角架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时,将所述U形卡件卡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孔内以固定两个所述三角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架体,其特征是:所述U形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