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之间搭接式防水结构及发电屋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之间搭接式防水结构及发电屋顶。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整体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同时激发了一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所以光伏产业在建筑行业里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体现尤为突出。大力发展光电一体化建筑是我国建筑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一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0003]光伏与建筑结合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功能,而是通过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已有建筑的屋顶、墙面等结构,例如,通过光伏支架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平房屋顶,或者利用金属夹具、结构胶等将光组件固定在彩钢瓦表面,再连接蓄电池和逆变器等装置,以实现利用建筑闲置空间发电,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另一类更加注重光伏组件与建筑的融合,包括光伏屋顶和光伏幕墙等,二者同时设计和施工,光伏发电组件成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同时具备发电和建材的双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组件,包括矩形框(2)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框(2)内的光伏层压件(3),所述矩形框(2)包括保持在所述光伏层压件(3)的一相对边的第一边框(4)和第二边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4)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外侧延展的盖板(7),所述盖板(7)的底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8),所述第二边框(5)的顶面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槽(16);所述第一边框(4)的外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盖板(7)的下方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外侧延展的第一延展部(9),所述第一延展部(9)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向下延展的第一挡板(10),所述第二边框(5)的外侧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外侧延展的第二延展部(14),所述第二延展部(14)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向上延展的第二挡板(15),所述第一延展部(9)与所述第二延展部(14)在厚度方向上错位,且所述第一延展部(9)高于所述第二延展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展部(9)与所述第二延展部(14)之间的错位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挡板(10)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挡板(15)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4)的外侧面上沿,所述第一延展部(9)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4)的外侧面中部,所述第二延展部(14)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框(5)的外侧面下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0)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延展部(9)的外缘,所述第二挡板(15)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延展部(14)的外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2)包括一对长边框和一对短边框,所述第一边框(4)和所述第二边框(5)为长边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2)为铝合金、不锈钢或非金属复合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4)包括中空的第一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2)具有容纳所述光伏层压件(3)边缘的第一安装槽(13),所述第一本体(12)的、与所述光伏层压件(3)相背的一侧设有所述盖板(7)和所述第一延展部(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5)包括中空的第二本体(17),所述第二本体(17)的、与所述光伏层压件(3)相背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延展部(14);所述第二本体(17)的顶部具有第一顶壁(19)、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壁(19)外缘的挡边(20)和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9)内缘且高于所述第一顶壁(19)的第二顶壁(21),所述第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蠡,李新昌,王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