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双臂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
机械臂系统运动控制
,尤其涉及水下飞行机械臂的运动控制方法,实现水下飞行机械臂在机械臂运动条件下对载体的前馈补偿,进而实现机械臂末端稳定追踪。
技术介绍
[0002]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备及结构物的建设、维护与保养等带来了大量的水下作业需求,水下机器人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水下飞行机械臂是一种面向狭小空间做的双臂水下机器人,系统以机械臂为核心,可以实现一定负载的水下精细作业。为了降低机械臂运动对载体姿态的影响,传统水下机器人都采用大载体与小机械臂搭配的方案,载体惯量远大于机械臂的惯量,与传统的水下机器人相比,水下飞行机械臂机器人的机械臂占系统总质量的30%,载体与机械臂惯量相差并不明显,机械臂运动会给载体带来巨大的扰动,这种非线性大扰动是系统运动控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0003]对于传统水下机器人,机械臂与载体之间的扰动并不明显,因此可将机械臂运动直接视为外界扰动,利用比例
‑ />积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双臂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水下机器人机械臂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预测机械臂对水下机器人的作用力;2)基于动力学模型,根据机械臂对水下机器人的作用力,预测水下机器人系统的外界扰动,得到扰动估计量;3)根据扰动估计量得到系统的主控制率;4)通过滑模控制得到系统的辅助控制率;5)基于系统的主控制率和辅助控制率计算系统的总控制率,并根据总控制率控制水下双臂机器人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双臂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1.1)利用标准DH方法,分别在机械臂各个关节建立机器人坐标系,进而得到各个臂杆在其机器人坐标系下的速度
i
ω
i
,
i
ν
i
,
i
v
i,c
与加速度1.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各臂杆所受惯性力,与各个关节的受力情况;1.3)在机器人身体坐标系上表示作用在机械臂0坐标系原点的力与力矩,进而得到机械臂与水下机器人的耦合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双臂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具体为:其中,q
i
,分别为机械臂的第i个关节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为从坐标系i到坐标系i+1的旋转矩阵,为坐标系i的单位旋转矢量,
i
ω
i
,
i
v
i
分别为坐标系i下表示的坐标系i原点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i
v
i,c
为坐标系i下表示的臂杆i质心的线速度,r
i+1
表示坐标系i+1下的坐标系i原点指向坐标系i+1原点的位置向量,r
i+1,c
表示坐标系i+1表示下的坐标系i原点指向臂杆i+1质心原点的位置向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双臂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具体为:其中,M
i
,I
i
为臂杆i的质量与惯量,r
i
,r
i,c
分别为坐标系i表示下的坐标系i
‑
1原点指向
i的位移矢量,与坐标系i
‑
1原点指向臂杆i重心的位置矢量,ρ为水的密度,
▽
i
,g
i
分别为臂杆i的体积与坐标系i下的重力加速度向量,
i
F
i
,
i
T
i
分别为导致臂杆i运动的惯性力与力矩,
i
f
i
,
i
n
i
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辉,田启岩,许文博,张奇峰,杨雪娇,刘晓萌,李德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