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36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涉及医疗防护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透射环、前固定环、后固定环、前滑筒和后滑筒,所述透射环前侧固定连接有前固定环,所述透射环后侧固定连接有后固定环,所述透射环固定连接在现有CT机射线发出位置,所述透射环与现有CT机发出射线位置材质相同,所述前滑筒和后滑筒材质为铅玻璃,避免患者产生幽闭恐惧;通过滑筒对患者身体进行全方位遮挡防护,避免铅装置只对颈部或者腺体位置遮挡;身体其他部位依旧暴露在射线下的问题,解决铅装置只遮挡患者身体上侧的问题,对患者身体下侧及其他位置的射线进行遮挡。遮挡。遮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防护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

技术介绍

[0002]CT的工作程序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0003]由于CT检查过程中使用射线,为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通常在颈部或者腺体位置使用铅装置进行遮挡防护。
[0004]综上所述,目前CT检查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现有防护只在颈部或者腺体位置使用铅装置遮挡,但是身体其他部位依旧暴露在射线下,且铅装置只能对患者身体上侧射线进行遮挡,对患者身体下侧的射线并无遮挡效果,使用与检测床等长的防护结构会对CT机周围产生遮挡,不利于卫生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使用筒状结构对患者身体进行整体防护。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包括透射环、前固定环、后固定环、前滑筒和后滑筒,所述透射环前侧固定连接有前固定环,所述透射环后侧固定连接有后固定环,所述透射环固定连接在现有CT机射线发出位置,所述透射环与现有CT机发出射线位置材质相同,所述前滑筒和后滑筒材质为铅玻璃,避免患者产生幽闭恐惧,所述前固定环内滑动连接有前滑筒,所述后固定环内滑动连接有后滑筒,所述前固定环与前滑筒之间设有与后滑筒滑动配合的滑动组件,在前固定环、前滑筒和后固定环、后滑筒之间无连接,不遮挡透射环的情况下,使前滑筒、后滑筒相对滑动不会发生部件冲突,达到缩短防护筒的目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前固定环内侧开有侧槽,所述前滑筒和前固定环之间设有供后滑筒滑动的环形空间,所述前滑筒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后滑筒一侧呈向前滑筒圆形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滑块沿前滑筒径向滑动连接在前滑筒内,所述滑块与前滑筒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滑块与侧槽滑动连接;
[0009]所述后滑筒上下两侧开有外槽,所述后固定环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外槽内,所述后滑筒内部两侧开有内槽,所述内槽与滑块配合,所述滑块与内槽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侧槽在前固定环靠近透射环一端贯通,所述侧槽在前固定环远离后固定环一端封堵,使前滑筒在前固定环内向后滑筒一侧滑动,且前滑筒向远离透射环一侧滑动时不会脱出前固定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靠近前滑筒一侧开有内腔,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滑块内腔内,避免弹簧压缩后占据空间阻碍滑块在前滑筒内滑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前滑筒前端外圆固定连接有沿环,所述沿环与后滑筒前端面配合,所述沿环避免前滑筒在后滑筒内滑动时从后滑筒后侧脱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前滑筒前端内侧开有拉槽,方便控制前滑筒滑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外槽在后滑筒上前后两端封堵,避免限位块滑动脱出外槽;所述限位块长度短于后固定环轴向长度,且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后固定环后侧,使后滑筒的外槽与限位块配合时,后滑筒不会遮挡透射环。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内槽在后滑筒后端封堵,避免后槽与滑块配合时,后滑筒滑动脱离滑块。
[0016]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长度大于滑块后端距离内槽前端的长度,使前滑筒向后滑动时,滑块与内槽配合前滑块不会脱离侧槽,避免前滑筒发生绕轴向转动。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通过滑筒对患者身体进行全方位遮挡防护,避免铅装置只对颈部或者腺体位置遮挡;身体其他部位依旧暴露在射线下的问题,解决铅装置只遮挡患者身体上侧的问题,对患者身体下侧及其他位置的射线进行遮挡,并在清理卫生时,通过缩短防护筒整体长度,解决防护筒对周围产生遮挡的问题,不影响打扫卫生。
[0019]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前滑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前滑筒和前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后滑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后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后滑筒和后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的整体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的整体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1]1‑
透射环,2

前固定环,201

侧槽,210

前滑筒,211

沿环,212

拉槽,220

滑块,221

内腔,222

弹簧,3

后固定环,301

限位块,310

后滑筒,311

外槽,312

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

9所示
[0035]本技术所述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包括透射环(1)、前固定环(2)、后固定环(3)、前滑筒(210)和后滑筒(310),所述透射环(1)前侧固定连接有前固定环(2),所述透射环(1)后侧固定连接有后固定环(3),所述透射环(1)固定连接在现有CT机射线发出位置,所述透射环(1)与现有CT机发出射线位置材质相同,所述前滑筒(210)和后滑筒(310)材质为铅玻璃,避免患者产生幽闭恐惧,所述前固定环(2)内滑动连接有前滑筒(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射环、前固定环、后固定环、前滑筒和后滑筒,所述透射环前侧固定连接有前固定环,所述透射环后侧固定连接有后固定环,所述透射环固定连接在现有CT机射线发出位置,所述透射环与现有CT机发出射线位置材质相同,所述前滑筒和后滑筒材质为铅玻璃,所述前固定环内滑动连接有前滑筒,所述后固定环内滑动连接有后滑筒,所述前固定环与前滑筒之间设有与后滑筒滑动配合的滑动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扫描架内置折叠防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环内侧开有侧槽,所述前滑筒和前固定环之间设有供后滑筒滑动的环形空间,所述前滑筒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后滑筒一侧呈向前滑筒圆形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滑块沿前滑筒径向滑动连接在前滑筒内,所述滑块与前滑筒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滑块与侧槽滑动连接;所述后滑筒上下两侧开有外槽,所述后固定环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外槽内,所述后滑筒内部两侧开有内槽,所述内槽与滑块配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东白慧杰宋佳张玉娟黄贤胜吉洁崔志新赵宇阳赵杨李春辉郭艳巍曹昊明王巍王胜林赵学东霍明艳仇恒志李明玉韩栋许双燕佟颖白雪冬冯涛宋雪李则洋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