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跨季节蓄冷/热是一种可以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将冬天的冷量储存用于夏季制冷,夏季热量储存用于冬季采暖,理论上可以完全避免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等高耗能设备的使用。目前跨季节蓄冷/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0004](1)跨季节相变蓄冷/热:利用相变材料,如水、石蜡等,通过保温装置实现跨季节蓄冷/热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相变蓄能不受温度范围的限制,可以制取低温冷媒与高温热媒。然而,相变蓄能成本高昂,且相变蓄能材料的体积庞大(以普通独立住宅跨季节冰蓄冷为例,完全实现相变蓄冷替代机械制冷,其所需的水体体积为建筑体积的2
‑
3倍),在经济上是不具可行性的。
[0005](2)国内外学者已有提出利用土壤蓄能与围护结构耦合,将高温冷媒与低温热媒直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处理组件,包括一双极辐射板,所述双极辐射板用于外界新风通过并对外界新风除湿降温,且所述双极辐射板用于对室内降温;蓄能组件;所述蓄能组件内设置有低温蓄能区(1)和高温蓄能区(2),所述低温蓄能区(1)位于所述高温蓄能区(2)内且两区分隔,所述低温蓄能区(1)和所述高温蓄能区(2)的出介质端混合并与所述双极辐射板进介质端连通,所述双极辐射板出介质端分开并分别与所述低温蓄能区(1)进介质端和所述高温蓄能区(2)进介质端连通;制冷组件,具有一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可控的与所述低温蓄能区(1)和高温蓄能区(2)连通并用于对所述低温蓄能区(1)和所述高温蓄能区(2)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辐射板出介质端通过第一管道(3)与所述高温蓄能区(2)进介质端连通,所述高温蓄能区(2)出介质端通过第二管道(4)与所述双极辐射板进介质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3)上连通有第三管道(5),所述第三管道(5)出介质端与所述低温蓄能区(1)进介质端连通,所述低温蓄能区(1)出介质端连通有第四管道(6),所述第四管道(6)与所述第二管道(4)进介质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辐射板包括一辐射板本体(7),所述辐射板本体(7)顶端固定有绝热板(8),所述绝热板(8)顶端固接有集水盘(9),所述集水盘(9)上方盘绕有冷却管(10),所述冷却管(10)的进介质端与所述第二管道(4)连通,所述冷却管(10)的出介质端嵌入所述辐射板本体(7)内,且所述冷却管(10)的出介质端与所述第一管道(3)进介质端连通,所述集水盘(9)上方设置有用于供外界新风通过的冷却除湿通道(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蓄能区(2)与所述低温蓄能区(1)之间通过保温层(12)分隔,所述高温蓄能区(2)内设置有高温相变换热器(13),所述高温相变换热器(13)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3)和所述第二管道(4)连通,所述低温蓄能区(1)内设置有低温相变换热器(14),所述低温相变换热器(14)分别与所述第三管道(5)和所述第四管道(6)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嵌管墙体的多功能辐射制冷新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15),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5)两端连通有压缩机(16),所述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菁,冯照,苏欢,王定强,舒涛,杨旭,王子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