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32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6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纵横梁系统和纵梁转换系统,纵横梁系统之间形成有箱涵顶进空间,纵横梁系统包括多排挖孔桩,挖孔桩用于对铁路轨道进行支撑;纵梁转换系统位于箱涵顶进空间内,且纵梁转换系统顶端与纵横梁系统连接,底端为箱涵接触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挖孔桩对铁路轨道进行支撑,有效地降低纵梁跨中弯矩和变形,形成了第一支撑结构,多孔箱涵在顶进过程中,多孔箱涵本身也可以对铁路轨道进行支撑,并形成第二支撑结构,避免了铁路轨道变形,利用第一支撑结构配合第二支撑结构,解决了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中,纵梁变形大而影响铁路运营的安全问题。的安全问题。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铁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下穿铁路箱涵顶进施工中,需对铁路进行线路加固,在很多情况下,如:站场、道岔、线路复杂及受限区域,采用的加固方式通常会用到工字钢组拼的纵横梁加固方案。
[0003]为了避免下穿箱涵的跨度过大,使纵梁变形大而影响铁路运营的安全问题,现有的箱涵在顶进时都是单孔箱涵进行顶进,虽然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但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箱涵在顶进时都是单孔箱涵进行顶进,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其包括:纵横梁系统和纵梁转换系统,所述纵横梁系统之间形成有箱涵顶进空间,所述纵横梁系统包括多排挖孔桩,所述挖孔桩用于对铁路轨道进行支撑;所述纵梁转换系统位于箱涵顶进空间内,且纵梁转换系统顶端与纵横梁系统连接,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纵横梁系统(1),所述纵横梁系统(1)之间形成有箱涵顶进空间(15),所述纵横梁系统(1)包括多排挖孔桩(12),所述挖孔桩(12)用于对铁路轨道(4)进行支撑;纵梁转换系统(2),所述纵梁转换系统(2)位于箱涵顶进空间(15)内,且纵梁转换系统(2)顶端与纵横梁系统(1)连接,底端为箱涵接触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横梁系统(1)包括:第一纵梁(10);横梁(11),所述横梁(11)设置于第一纵梁(10)底端,所述横梁(11)通过第一固定件(13)与第一纵梁(10)固定;其中,所述挖孔桩(12)设置于横梁(11)底端,所述挖孔桩(12)通过第二固定件(14)与横梁(11)固定,横梁(11)与挖孔桩(12)之间形成有箱涵顶进空间(1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3)包括:角钢(130),所述角钢(130)设置于第一纵梁(10)顶端;螺杆(131),所述螺杆(131)一端与角钢(130)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横梁(11)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4)包括:第一垫板(140),所述第一垫板(140)设置于挖孔桩(12)与横梁(11)之间;插筋(141),所述插筋(141)一端与第一垫板(140)连接,另一端贯穿挖孔桩(12),且与挖孔桩(12)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转换系统(2)包括:第二纵梁(20),所述第二纵梁(20)顶端与纵横梁系统(1)连接;支座(21),所述支座(21)一端与第二纵梁(20)底端,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颜溧洲孟晓洁王腾飞郑国富娄西慧张明胡亚伟张俞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