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系统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30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对角驱动装置,对角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对角驱动装置;车轮组件,车轮组件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分别设于车辆的一条对角线上;差速控制组件,差速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差速器和第一差速锁;其中,第一对角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连接,第一差速器与第一对角驱动装置连接,第一差速锁与第一差速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车辆在打滑时无法正常行驶的问题,主要涉及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锁止一处驱动装置使另一条对角线上的车轮正常工作,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系统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驱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大部分电动四轮驱动车辆均采用前后两个差速器装置,其中前差速器实现前轴的动力传递和差速,后差速器则实现后轴的动力传递和差速,在冰雪、泥泞、沼泽等复杂路况下行驶时容易出现对角线(又称交叉轴)两个车轮悬空或打滑,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0003]常见的措施是采用ESP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可通过制动来防止车轮打滑)控制车轮的打滑,称作电子限滑系统。但是当电子限滑系统介入时,转弯性能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转弯性能,电子限滑功能就会受到削弱,而且电子限滑系统在长时间工作时会发生过热保护,丧失限滑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系统和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打滑时无法正常行驶的问题,主要涉及一种电动驱动装置,提供了对角车轮驱动方法以及机械式差速锁的使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角驱动装置(100),所述对角驱动装置(100)包括第一对角驱动装置(110);车轮组件(200),所述车轮组件(200)包括第一车轮(210)和第二车轮(220),所述第一车轮(210)和所述第二车轮(220)分别设于所述车辆的第一对角线上;差速控制组件(300),所述差速控制组件(300)包括第一差速器(310)和第一差速锁(320);其中,所述第一对角驱动装置(110)与所述第二车轮(220)连接,所述第一差速器(310)与所述第一对角驱动装置(110)连接,所述第一差速锁(320)与所述第一差速器(3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310)通过与所述第一对角驱动装置(110)连接,使其对所述第一车轮(210)和所述第二车轮(220)输出的动力差速,保证在转弯时正常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310)包括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所述第一差速锁(320)包括啮合套和差速锁电磁阀,所述第一差速锁(320)通过所述差速锁电磁阀驱动所述啮合套使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差速器壳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差速器(310)的锁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角驱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对角驱动装置(120);所述车轮组件(200)还包括第三车轮(230)和第四车轮(240),所述第三车轮(230)和第四车轮(240)分别设于所述车辆的与所述第一对角线交叉的第二对角线上;所述差速控制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差速器(330)和第二差速锁(340);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驱动装置(120)与所述第三车轮(230)连接,所述第二差速器(330)与所述第二对角驱动装置(120)连接,所述第二差速锁(3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森杨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