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包括:衔接管,衔接管的底面延伸设置有延伸盖;声光诱捕组件,声光诱捕组件包括电机架、电机、转轴、多个风扇叶、多个支撑板、吸附板和诱捕灯。该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通过声光诱捕组件和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对有害生物进行吸引,之后由电机带动转轴和风扇叶旋转,对上方产生一定的吸力,使得被吸引来的有害生物被吸入衔接管内,同时在风力的影响下,有害生物在向上飞行时,需要克服风力的影响,降低其逃脱的可能性,当其的体力耗尽时,被风力推动,落于收集台上,完成捕获,捕获时有害生物的逃跑率较低,诱捕效果更好。诱捕效果更好。诱捕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害生物诱捕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是由数量多而导致圈养动物和栽培作物、花卉、苗木受到重大损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动物,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
[0003]蚊属于双翅目、蚊科,又称“蚊子”,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巨蚊亚科、按蚊亚科、库蚊亚科),35属,3600多种和亚种。中国已发现370余种,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超过半数,不同的蚊种对寄主有不同的偏好,但多种情况下并无严格限制。卵产于水面,孵化为水生幼虫(孑孓)。幼虫以急促扭动动作游泳,吃藻类和有机碎屑,少数肉食性,甚至吃其他蚊。蚊蛹与大多数昆虫不同,能活动,靠胸部的呼吸管呼吸。成蚊从蛹壳钻出后立即交配。寿命依种类而迥异。蚊似乎为寄主的湿气、乳酸、二氧化碳、体热及运动所吸引。蚊似乎靠嗅觉发现宿主。蚊的叫声是翅的快速扇动引起;雌蚊扇动频率较低,以此可被雄性识别
[0004]授权公开号“CN207733487U”记载了“一种有害生物诱捕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壳,且底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筒,所述控制筒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马达,且马达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剂盒,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有转轴,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该有害生物诱捕装置,通过第一叶片与转轴的配合,可利用风力带动第二叶片转动,加速信息素的扩散,提高吸引害虫的效率,且较为节能,而利用马达与扇叶的配合,可在无风的环境下以电动方式扩散信息素”。
[0005]上述专利可以显著提高信息素的诱捕效果,但上述专利在对通过风力带动第二叶片转动时,或使用电机带动风扇来提高信息素的发散时,气流难以控制信息素的流通轨迹,同时较大的风力也提高了有害生物飞向捕获装置的难度,导致捕获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声光诱捕组件和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对有害生物进行吸引,之后由电机带动转轴和风扇叶旋转,对上方产生一定的吸力,使得被吸引来的有害生物被吸入衔接管内,同时在风力的影响下,有害生物在向上飞行时,需要克服风力的影响,降低其逃脱的可能性,当其的体力耗尽时,将会被风力推动,落于收集台上,完成捕获,捕获时有害生物的逃跑率较低,诱捕效果更好。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包括: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底面延伸设置有延伸盖;声光诱捕组件,所述声光诱捕组
件包括电机架、电机、转轴、多个风扇叶、多个支撑板、吸附板和诱捕灯,所述电机架固定连接于衔接管的内壁之间,所述电机架的顶面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电机架的顶面开设有多个一号通风口,所述电机安装于电机架的顶面,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转轴孔内,所述转轴的一端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风扇叶均延伸设置于转轴的外壁,多个所述支撑板均固定连接于衔接管的顶面,所述吸附板固定连接于多个支撑板的顶面之间,所述诱捕灯安装于吸附板的顶面;以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所述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设置于衔接管的外壁,用以完成生物刺激信号诱捕。
[0008]其中,所述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包括放置仓和封闭盖,所述放置仓套设于衔接管的外壁,所述封闭盖固定连接于放置仓的顶端,所述封闭盖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发散孔。
[0009]其中,所述衔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限制杆,所述衔接管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安装架。
[0010]其中,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安装有电网。
[0011]其中,所述吸附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壁开设有多个诱捕口。
[0012]其中,所述衔接管的外壁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面延伸设置有多个支撑杆。
[0013]其中,多个所述支撑杆的低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面嵌设有吸附磁铁。
[0014]其中,所述延伸盖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导出口,所述延伸盖的底面和底盘的顶面固定连接。
[0015]其中,所述底盘的顶面设置有收集台。
[0016]其中,多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贯穿口。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声光诱捕组件和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对有害生物进行吸引,之后由电机带动转轴和风扇叶旋转,对上方产生一定的吸力,使得被吸引来的有害生物被吸入衔接管内,同时在风力的影响下,有害生物在向上飞行时,需要克服风力的影响,降低其逃脱的可能性,当其的体力耗尽时,将会被风力推动,落于收集台上,完成捕获,捕获时有害生物的逃跑率较低,诱捕效果更好。
[0019](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诱捕灯吸引有害生物被时,将会飞向诱捕灯处,被转轴和风扇叶旋转产生的风力吸引,并进入衔接管内,吸附板开设有多个贯穿口,不会影响空气的流通,使得被吸引来的有害生物将会被吸入衔接管内,同时对于诱捕灯的防护效果也更好。
[0020](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其中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通过放置仓来设置信息素,以此来完成生物信号诱捕,信息素通过发散孔发散而出,其中部分向外发散,部分被风力吸引入衔接管内,不会由于风力而导致流通轨迹紊乱,提高了诱捕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立体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立体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声光诱捕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0027]图中标记:1、衔接管;2、延伸盖;3、电机架;4、电机;5、转轴;6、风扇叶;7、放置仓;8、封闭盖;9、限制杆;10、安装架;11、电网;12、收集台;13、导出口;14、支撑杆;15、底盘;16、吸附磁铁;17、支撑板;18、贯穿口;19、吸附板;20、保护壳;21、诱捕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实施例一,参照图1
‑
6: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包括:衔接管1,衔接管1的底面延伸设置有延伸盖2;声光诱捕组件,声光诱捕组件包括电机架3、电机4、转轴5、多个风扇叶6、多个支撑板17、吸附板19和诱捕灯21,电机架3固定连接于衔接管1的内壁之间,电机架3的顶面开设有转轴孔,电机架3的顶面开设有多个一号通风口,电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衔接管(1),所述衔接管(1)的底面延伸设置有延伸盖(2);声光诱捕组件,所述声光诱捕组件包括电机架(3)、电机(4)、转轴(5)、多个风扇叶(6)、多个支撑板(17)、吸附板(19)和诱捕灯(21),所述电机架(3)固定连接于衔接管(1)的内壁之间,所述电机架(3)的顶面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电机架(3)的顶面开设有多个一号通风口,所述电机(4)安装于电机架(3)的顶面,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于转轴孔内,所述转轴(5)的一端和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风扇叶(6)均延伸设置于转轴(5)的外壁,多个所述支撑板(17)均固定连接于衔接管(1)的顶面,所述吸附板(19)固定连接于多个支撑板(17)的顶面之间,所述诱捕灯(21)安装于吸附板(19)的顶面;以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所述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设置于衔接管(1)的外壁,用以完成生物刺激信号诱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组件包括放置仓(7)和封闭盖(8),所述放置仓(7)套设于衔接管(1)的外壁,所述封闭盖(8)固定连接于放置仓(7)的顶端,所述封闭盖(8)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发散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及生物刺激信号诱捕的有害生物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猛,殷秋燕,高玉国,李胜国,薛红燕,文杨,王福民,崔莹,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