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混氨掺烧的无焰燃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的燃烧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煤混氨掺烧的无焰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NH3)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具有零碳排放的优点,因此可以作为大规模减少CO2排放的锅炉燃料。但氨燃烧也存一些问题,如直接将氨喷入锅炉燃烧,氨与氧气结合会生成大量的NO
x
,且NO
x
的着火温度高、可燃极限范围窄、火焰传播速度慢。因此,抑制氨燃烧中NO
x
的生成以及提高氨着火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氨着火温度高、燃烧特性差的问题,通常采用使氨热解生成N2和H2,利用H2着火温度低,可燃下限低且可燃范围宽、着火稳定。但是,现有技术中目前常用氨喷入炉膛边燃烧边热解,热解效率低且热解的H2浓度不高或者利用外来蒸汽等作为氨热解热源,增加外来耗热量和供热系统,从而增加了锅炉的运行成本。
[0004]现有技术中,煤掺氨燃烧将氨燃料通过助燃空气供给到燃烧器外火焰的还原区域,以达到抑制NO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混氨掺烧的无焰燃烧装置,包括:煤粉预燃单元、氨分解单元、煤混氨掺烧单元,其特征在于:煤粉预燃单元包括:煤粉预燃室(1);氨分解单元包括:高温烟气风管(2)、氨气预分解室(4);煤混氨掺烧单元包括:二次风管路(7)、钝体(8)、燃烧腔室(9);所述氨气预分解室(4)布置在高温烟气风管(2)外,被高温烟气风管(2)加热,氨气预分解室(4)内装填氨分解催化剂;二次风管路(7)入口布置在燃烧腔室(9)前端、氨气预分解室(4)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混氨掺烧的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风管(2),一端从煤粉预燃室(1)引出,另一端接入燃烧腔室(9);所述氨分解单元还包括氨气罐(3),氨气预分解室(4)的一端由氨气罐(3)供入氨气,氨气预分解室(4)的另一端接入燃烧腔室;所述燃烧腔室(9)的前端中心轴线处与高温烟气风管(2)相接,燃烧腔室(9)的前端高温烟气风管(2)外与氨气预分解室(4)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混氨掺烧的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钝体(8)布置在燃烧腔室(9)前端、高温烟气风管(2)接入燃烧腔室(9)中心轴线的出口处,钝体可为圆锥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混氨掺烧的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混氨掺烧单元还包括:风机(5)、流量控制阀(6);二次风管路(7)风量由流量调节阀(6)的控制,风机(5)引入的二次风经二次风管路(7)向燃烧腔室(9)输送;二次风管路(7)可布置对称或非对称布置,对称布置时二次风为2路气体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武,张立麒,赵征鸿,查小健,邬凡,李小姗,罗聪,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