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72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缸控制技术领域,并提出了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在阀体上设置由第一气源口、进气流道、连接流道与连接口依次连通形成的第一进气气路,并在第一腔体内安装节流组件;连接口、连接流道、排气流道与排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排气气路,通过反馈口反馈气缸压力,并由反馈压力推动节流组件,对第一进气气路与排气气路进行气体流动面积控制,实现对气缸负载的充气排气进行自动气压调整,使得气缸升降速更为平稳,避免气缸由于负载差别大而产生升降速度差别过大的现象,通过设置第二进气气路,可与第一进气气路进行切换,通过第二进气气路进行持续性供气。气气路进行持续性供气。气气路进行持续性供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缸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气动升降设备中,以气缸类结构作为升降主体的设备有气动葫芦、气动平衡吊,气动助力臂等。它们在安装完成后,且在使用前,都需要对升降速度进行调节。
[0003]在调整升降速度过程中,如果以空载状态为基准调整合适的升降速度,挂上工件后,则会出现上升速度过慢,下降速度过快的现象;如以负载状态为基准调整合适的升降速度,卸下工件后则会出现上升速度过快,下降速度过慢的现象,尤其在工件较重时,升降速度不一致的现象非常明显,实际作业中,无法调整一个合适的升降速度,在操作上需要特别小心,有较大的安全风险,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8691848A的“一种气缸调速装置”,其可对气缸伸缩速度进行切换从而进行调速,但其无法根据气缸负载进行自动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可根据气缸负载后,气缸内部的气压压力,进行进气与排气速度的自动调整,从而平衡气缸的升降速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包括阀体与节流组件,其中,
[0006]阀体上设置有第一气源口、排气口、连接口、第一腔体、进气流道、排气流道、连接流道与反馈口,所述连接口用于连接气缸,供气缸进气或排气,其中,
[0007]所述第一气源口、进气流道、连接流道与连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进气气路;
[0008]所述连接口、连接流道、排气流道与排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排气气路;
[0009]所述第一进气气路与排气气路可择一打开或同时关闭;
[0010]节流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进气流道、排气流道与反馈口,所述反馈口用于连接气缸,使气缸内的压力信号可反馈至第一腔体内;
[0011]当气缸内气压增大时,节流组件控制排气流道的气体可流通面积减小,进气流道的气体可流通面积增大。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预留口,所述预留口与连接流道和连接口连通。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上升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进气流道和连接流道的第二腔体,所述上升阀芯位于第二腔体内,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气气路的连通状态。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下降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排气流道与连接流道的第三腔体,所述下降阀芯位于第三腔体内,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气路的连通状态。
[001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二气源口,所述第二气源
口与连接口连通形成第二进气气路;
[0016]当第一进气气路与排气气路同时关闭时,第二进气气路选择性的打开。
[0017]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切换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第二气源口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切换阀芯位于第四腔体内,所述切换阀芯用于控制第二进气气路打开或关闭。
[00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基体、上盖与下盖,其中,
[0019]上盖,固定在基体上;
[0020]下盖,固定在基体远离上盖的一侧。
[002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节流组件包括两个节流阀芯,两个所述节流阀芯分别用于控制排气流道与进气流道的气体可流通面积。
[002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一腔体内,并与节流组件连接,用于推动节流组件进行复位。
[00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0024]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在阀体上设置第一气源口、排气口、连接口、第一腔体、进气流道、排气流道、连接流道与反馈口,并在第一腔体内安装节流组件,由第一气源口、进气流道、连接流道与连接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进气气路;连接口、连接流道、排气流道与排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排气气路,通过反馈口反馈气缸压力,并由反馈压力推动节流组件,对第一进气气路与排气气路进行气体流动面积控制,实现对气缸负载的充气排气进行自动气压调整,使得气缸升降速更为平稳,避免气缸由于负载差别大而产生升降速度差别过大的现象。
[0026](2)通过设置第二气源口、第四腔体与切换阀芯,使得第二气源口与排气口形成第二进气气路,并通过切换阀芯控制第二进气气路的启闭动作,当第一进气气路的供气压力范围无法满足工况所需后,可开启第二进气气路,通过第二气源口连接其他压缩气源进行直接供气。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的侧视图;
[0031]图4为图3中A

A处剖视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的正视图;
[0033]图6为图5中B

B处剖视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的各阀芯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的气路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包括阀体1与节流组件2。
[0038]阀体1整体为铝合金材质,其具备较好的强度、耐腐蚀性能与加工性能,在阀体1上开设有四个安装孔114,使用螺钉穿过安装孔114可将阀体1固定至设备或支架上,阀体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气源口101、排气口102、连接口103与反馈口108,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104、进气流道105、排气流道106和连接流道107,所述连接口103用于连接气缸的气孔,供气缸进气或排气,第一气源口101用于连接压缩气源,供压缩气源进入,排气口102用于排出气缸内的压缩气体,所述第一气源口101、进气流道105、连接流道107与连接口103依次连通形成第一进气气路,压缩气源通过第一进气气路,进入气缸内,控制气缸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与节流组件(2),其中,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气源口(101)、排气口(102)、连接口(103)、第一腔体(104)、进气流道(105)、排气流道(106)、连接流道(107)与反馈口(108),所述连接口(103)用于连接气缸,供气缸进气或排气,其中,所述第一气源口(101)、进气流道(105)、连接流道(107)与连接口(103)依次连通形成第一进气气路;所述连接口(103)、连接流道(107)、排气流道(106)与排气口(102)依次连通形成排气气路;所述第一进气气路与排气气路可择一打开或同时关闭;节流组件(2),设置在第一腔体(104)内,所述第一腔体(104)连通进气流道(105)、排气流道(106)与反馈口(108),所述反馈口(108)用于连接气缸,使气缸内的压力信号可反馈至第一腔体(104)内;当气缸内气压增大时,节流组件(2)控制排气流道(106)的气体可流通面积减小,进气流道(105)的气体可流通面积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预留口(109),所述预留口(109)与连接流道(107)和连接口(103)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升阀芯(3),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连通进气流道(105)和连接流道(107)的第二腔体(110),所述上升阀芯(3)位于第二腔体(110)内,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气气路的连通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升降速调整气动集成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降阀芯(4),所述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福陈文泽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诺高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