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部分代替海洋微生物藻类人工干预牡蛎育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生物牡蛎养殖
,具体的说是一种代用饵料利用率高、不会败坏水质,能够显著提高牡蛎肥度的部分代替海洋微生物藻类人工干预牡蛎育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牡蛎,又称生蚝、蚝、海蛎子等,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江苏、山东、辽宁都有人工养殖,是世界第一海产品市场供应海洋水产品种。但是由于近年来的大量养殖,密度增加,使得牡蛎主产区的产品肥满度不尽人意,不能达到全年无间隙供应市场。牡蛎主要是采用筏式吊笼养殖,将种苗投放在天然海域,靠摄食海水中的澡类和有机碎屑生长和繁育。
[0003]牡蛎属于固生生物,一个月的幼苗只要附着在岩石、水泥、塑料浮漂、或者其他的贝壳上,终身不会移动,因此牡蛎不能移动摄食,靠海水的流动将藻类或者有机碎屑带到牡蛎嘴边,牡蛎用纤毛摆动,滤食海水里的澡类和有机碎屑。牡蛎的滤食颗粒很小,已有的文献记载成年牡蛎为了解决人工增肥的问题,根据已有的文献和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煮熟的豆粉、玉米粉、地瓜粉,经过200目的绢筛作为代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分代替海洋微生物藻类人工干预牡蛎育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1:制备育肥饵料:步骤1
‑
1:将生芋头去皮,放在粉碎机粉碎,然后分层过滤,通过300目绢筛,获得芋头粉饵料;步骤1
‑
2:取用大豆高温浸出榨油后获得的豆粕,将豆粕粉碎至800目,获得豆粕饵料;步骤1
‑
3:将藻类与海水混合,混合液内藻类含量不低于2.5
×
106个单藻/升,获得藻类饵料;步骤1
‑
4:取饵料添加剂,所述饵料添加剂包括新鲜动物血液、丁酸梭菌以及食母生;步骤1
‑
5:将芋头粉饵料、豆粕饵料、藻类饵料以及饵料添加剂混合;步骤2:调整喂养密度:将待育肥的牡蛎按每立方水养50公斤的密度设置,且水温控制5度以上;步骤3:投喂饵料,将步骤1中获得的育肥饵料与海水混合,制成混合悬浊液,利用雾化喷雾投喂,白天持续投喂7小时,夜晚持续投喂8小时,连续投喂8
‑
15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分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池,董克华,徐雯雯,许飞,王文静,谭林涛,孙鹏华,王广业,刘卫国,李大江,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乳山市阅涛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