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成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61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8
本申请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控制超声探头沿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初始扫描脉冲,获得扫描序列;确定下一次发射扫描脉冲适配的至少一个扫描频率;控制超声探头沿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与至少一个扫描频率匹配的自适应扫描脉冲,获得新的扫描序列;确定新的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若新的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未达到预设条件,返回执行确定下一次发射扫描脉冲适配的至少一个扫描频率的步骤并继续执行,直至新的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达到预设条件,获得每次循环过程所产生新的扫描序列,并根据至少一个扫描序列得到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血管内超声成像的适用性。管内超声成像的适用性。管内超声成像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内超声成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血管内超声
,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内超声成像也被称之为Intravascular Ultrasound,即IVUS技术,是一种将微型超声探头安装在导管前端的技术,通过专业技术将导管深入到血管内对血管的组织结构进行探查,是现阶段一种相对有效、直接、高质量的超声诊断技术。由于IVUS技术对血管内各部分成分识别率更高,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组织结构信息,IVUS技术目前已经逐渐被各大医疗指南逐步推荐,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介入导管实验室。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IVUS技术不仅可以了解管腔的大小、形状及管壁结构,还可以精确地测量血管腔的截面积,辨认血管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核等病变。
[0003]IVUS系统的扫描频率越高,会具备有更佳的空间分辨率,这将有助于在IVUS图像识别出一些小体积的病灶特征,如薄帽纤维粥样斑块等。但是,提高扫描频率也会降低超声激励信号的穿透性,从而降低扫描深度,同时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超声探头沿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初始扫描脉冲,获得扫描序列;所述扫描路径包括多个扫描位置,所述扫描序列包括多帧扫描图像,每一帧扫描图像分别对应所述扫描路径中的一个扫描位置;确定下一次发射扫描脉冲适配的至少一个扫描频率;控制超声探头沿所述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扫描频率匹配的自适应扫描脉冲,获得新的扫描序列;所述新的扫描序列包括多帧新的扫描图像,每一帧新的扫描图像分别对应所述扫描路径中的一个扫描位置;确定所述新的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若所述新的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未达到预设条件,返回执行所述确定下一次发射扫描脉冲适配的至少一个扫描频率的步骤并继续执行,直至新的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达到所述预设条件,获得每次循环过程所产生新的扫描序列,并根据至少一个扫描序列得到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超声探头沿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初始扫描脉冲之前,还包括:根据成像需求确定目标血管段中的多个扫描位置、探头第一速度和初始扫描频率,并根据所述多个扫描位置确定目标血管段起始位置和探头回撤距离;基于所述目标血管段起始位置和所述探头回撤距离确定所述扫描路径;控制所述超声探头移动至所述目标血管段起始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下一次发射扫描脉冲适配的至少一个扫描频率,包括:识别最新获得的扫描序列中每一帧扫描图像中的血管图像特征,并根据血管图像特征与扫描频率间的关联信息确定每一个扫描位置匹配的目标扫描频率,将每一个扫描位置匹配的目标扫描频率作为下一次发射扫描脉冲适配的至少一个扫描频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超声探头沿所述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扫描频率匹配的自适应扫描脉冲之前,还包括:确定探头第二速度,根据所述探头第二速度、所述扫描路径和每一个扫描位置匹配的目标扫描频率,确定所述自适应扫描脉冲的扫描频率变化信息;所述扫描频率变化信息包括每一个扫描位置匹配的目标扫描频率以及每一次扫描频率变化的时间间隔;控制所述超声探头移动至目标血管段起始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超声探头沿所述扫描路径移动并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扫描频率匹配的自适应扫描脉冲,包括:根据所述探头第二速度,控制所述超声探头从所述目标血管段起始位置开始,移动所述探头回撤距离,同时持续发射自适应扫描脉冲,并根据所述扫描频率变化信息调整所述自适应扫描脉冲的扫描频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扫描序列得到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包括:获取最后一次循环过程所产生的最终扫描序列,根据所述最终扫描序列得到所述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平何志华何清杨柳恩刘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创踪影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