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61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麦克风接收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包括控制单元五,还包括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所述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通过RF信号依次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四通过IF1信号与控制单元五相连;它采用无源混频器、高IIP3的射频放大器+衰减器架构,以及前后2级窄带声表滤波器;解决传统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因线性度太低,在几十支发射机同时使用时的接收机三阶互调干扰太大导致断音,使用距离缩短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麦克风接收机
,具体涉及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线麦克风接收机为了获得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导致其线性度(IIP3)普遍较低(接收灵敏度与线性度是相互制约的参数),当现场几十支发射机一起使用时,多个发射机信号会在接收机端产生三阶互调干扰,导致断音,使用距离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
[000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包括控制单元五,还包括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
[0005]所述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通过RF信号依次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四通过IF1信号与控制单元五相连。
[0006]进一步地,接收天线通过RF信号与带通滤波器一相连,带通滤波器一通过RF信号与高IIP3射频放大器相连,高IIP3射频放大器通过RF信号与射频衰减器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一。
[0007]进一步地,射频衰减器通过RF信号与带通滤波器二相连;带通滤波器二通过RF信号与混频器一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二。
[0008]进一步地,混频器一通过IF1信号与中频放大器一相连,中频放大器一通过IF1信号与声表滤波器一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三。
[0009]进一步地,声表滤波器一通过信号与中频放大器二相连,中频放大器二通过IF1信号与声表滤波器二相连,形成控制单元四。
[0010]进一步地,声表滤波器二通过IF1信号与混频器二相连,混频器二通过IF2信号与10.7MHz滤波器一相连,10.7MHz滤波器一通过IF2信号与10.7MHz放大器相连,10.7MHz放大器通过IF2信号与10.7MHz滤波器二,10.7MHz滤波器二通过IF2信号与解调单元相连,解调单元一端通过音频导频信号与音频处理单元相连,解调单元另一端通过RF检测信号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微处理器单元控制音频处理单元的音量调节;音频处理单元通过导频检测音频检测信号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微处理器单元通过信号与显示单元相连,音频处理单元通过音频信号与音频输出座相连;第一本振通过LO1信号与混频器一相连;微处理器单元通过接收装置与第一本振相连;第二本振通过LO2信号与混频器二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五E。
[0011]进一步地,控制单元一包括控制电路一,该控制电路一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1脚与接收天线ANT1相连,芯片U1的2脚接地,芯片U1的3脚与控制电路二相连;
[0012]控制电路二包括电感L3,电感L3一端与带通滤波器U1的3脚相连;电容C4一端与芯
片U1的3脚并联,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感L3另一端与芯片U2相连;芯片U2的3脚与电容C3串联;电感L1、电感L2串联后与芯片U2的3脚并联,另一端接+5V电源端;芯片U2的2脚接地;电容C1一端与电感L1并联,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L2并联, 电容C1、电容C2另一端分别接地;电容C3另一端与控制电路三相连;
[0013]控制电路三包括电阻R1,电阻R1一端与电容C3串联,电阻R2一端与电阻R1并联,电阻R3一端与电阻R1并联,电阻R2、电阻R3另一端分别接地,电阻R1另一端与控制单元二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二包括控制电路四,该控制电路四包括芯片U3,芯片U3的1脚与电阻R1串联,芯片U3的2脚接地,芯片U3的3脚与控制电路五相连;
[0015]控制电路五包括芯片U4,芯片U4的3脚与电感L4、电容C5串联,电容C5与芯片U3的3脚相连;芯片U4的2脚接地,芯片U4的1脚与电容C6、电感L5串联,电感L5与第1本振信号LO1端相连;芯片U4的4脚与电感L10、电阻R4串联,电阻R4另一端与+5V电源端相连;芯片U4的5脚接地;电感L9、电容C13并联后一端与芯片U4的6脚相连,另一端与控制单元三的电容C10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三包括控制电路六,控制电路六包括芯片U5,芯片U5的1脚与电容C10串联,芯片U5的2脚接地;电感L6、电感L7串联后与芯片U5的3脚并联;电容C7一端与电感L6并联,电容C8一端与电感L7并联,电容C7、电容C8另一端分别接地;芯片U5的3脚与电容C9串联,电容C9与控制电路七相连;
[0017]所述控制电路七包括芯片U6,芯片U6的1脚与电容C9相连;芯片U6的2脚接地,芯片U6的3脚与电感L8,电感L8另一端与控制单元四相连;电容C11、电容C12分别与电感L8两端并联。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四包括控制电路八,该控制电路八包括芯片U7,芯片U7的1脚与电容C7相连,电容C7另一端与电感L8串联;芯片U7的2脚接地,芯片U7的3脚与电容C18串联;电感L11、电感L12串联,电感L12与芯片U7的3脚并联;电容C15一端与电感L11并联,电容C16一端与电感L12并联;电容C15、电容C16另一端分别接地,电容C18与控制电路九相连;
[0019]所述控制电路九包括芯片U8,芯片U8的1脚与电容C18串联,芯片U8的2脚接地,芯片U8的3脚与电感L13串联,电感L13与IF2端相连;电容C19、电容C20分别与电感L13两端并联。
[0020]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它采用无源混频器、高IIP3的射频放大器+衰减器架构,以及前后2级窄带声表滤波器;解决传统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因线性度太低,在几十支发射机同时使用时的接收机三阶互调干扰太大导致断音,使用距离缩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的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的电路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的控制单元一的电路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中的控制单元二的电路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中的控制单元三的电路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的控制单元四的电路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接收天线1;
[0030]控制单元一A、带通滤波器一2、高IIP3射频放大器3、射频衰减器4;
[0031]控制单元二B、带通滤波器二5、混频器一6;
[0032]控制单元三C、中频放大器一7、声表滤波器一8;
[0033]控制单元四D、中频放大器二9、声表滤波器二10;
[0034]控制单元五E、混频器二11、10.7MHz滤波器一12、10.7MHz放大器13、10.7MHz滤波器二14、解调单元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包括控制单元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所述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控制单元三、控制单元四通过RF信号依次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四通过IF1信号与控制单元五相连;接收天线通过RF信号与带通滤波器一相连,带通滤波器一通过RF信号与高IIP3射频放大器相连,高IIP3射频放大器通过RF信号与射频衰减器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一;射频衰减器通过RF信号与带通滤波器二相连;带通滤波器二通过RF信号与混频器一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二;混频器一通过IF1信号与中频放大器一相连,中频放大器一通过IF1信号与声表滤波器一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三;声表滤波器一通过信号与中频放大器二相连,中频放大器二通过IF1信号与声表滤波器二相连,形成控制单元四;声表滤波器二通过IF1信号与混频器二相连,混频器二通过IF2信号与10.7MHz滤波器一相连,10.7MHz滤波器一通过IF2信号与10.7MHz放大器相连,10.7MHz放大器通过IF2信号与10.7MHz滤波器二,10.7MHz滤波器二通过IF2信号与解调单元相连,解调单元一端通过音频导频信号与音频处理单元相连,解调单元另一端通过RF检测信号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微处理器单元控制音频处理单元的音量调节;音频处理单元通过导频检测音频检测信号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微处理器单元通过信号与显示单元相连,音频处理单元通过音频信号与音频输出座相连;第一本振通过LO1信号与混频器一相连;微处理器单元通过接收装置与第一本振相连;第二本振通过LO2信号与混频器二相连,形成控制单元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线性度高灵敏度的无线麦克风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一包括控制电路一,该控制电路一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1脚与接收天线ANT1相连,芯片U1的2脚接地,芯片U1的3脚与控制电路二相连;控制电路二包括电感L3,电感L3一端与带通滤波器U1的3脚相连;电容C4一端与芯片U1的3脚并联,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感L3另一端与芯片U2相连;芯片U2的3脚与电容C3串联;电感L1、电感L2串联后与芯片U2的3脚并联,另一端接+5V电源端;芯片U2的2脚接地;电容C1一端与电感L1并联,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L2并联, 电容C1、电容C2另一端分别接地;电容C3另一端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胜兵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悦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