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49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包括底座机构;升降立柱机构,所述升降立柱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肘托单元、腋托单元、腹托单元和大腿托单元,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大腿托单元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所述大腿托单元位于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底座机构之间,所述腋托单元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一端。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位机可以用于转移身体活动能力缺失的病患或老年人,是解决因下肢功能障碍而失去行走能力、行走不便、行走不稳的转移用机械装置,例如对接马桶、对接座椅和对接轮椅,起中间摆渡作用,达到减轻护理强度的目的。
[0003]目前国内外移位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0004]1、吊篮式移位机。采用将人放入吊袋内进行吊起转运,此时患者处于悬空状态,容易发生晃动,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和心理感受不佳等问题。
[0005]2、轮椅式移位机。采用开合式设计,由护理者先将患者坐位于床边,随后将移位机的坐垫板与床面同平面,然后分别将左右坐垫放置患者左右臀部下,坐垫左右合围且固定后,完成患者转移至移位机的过程,此后可推移位机至指定位。虽然能够满足移位功能,而患者臀部是坐在移位机的坐垫上,存在如厕脱裤等不便问题。
[0006]3、扑抱式和腋抱式电动移位机。患者双脚着地于移动机的底座,通过膝托作为患者双腿膝盖支撑点,并且人扑抱住支架面或腋托于支架,以及双手拉住支架上的扶手,可通过升降机构托起患者臀部离开坐地,此时患者的后背与臀部没有吊兜、坐垫和靠垫等遮挡物,便于患者入厕或入浴。而由于膝托支撑患者膝部,并且患者脚着地,因此人体的重量压迫在胸腹部和腋部,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压迫感和疼痛难受等问题,并且由于乘用车门的台阶阻挡,以及门与座位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双脚着地,膝托支撑双腿方式的移位机,使患者至乘用车座位的转移存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移位为基本功能,并实现助行、护理和康复等功能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有效改善体验感。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包括:
[0009]底座机构;
[0010]升降立柱机构,所述升降立柱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
[0011]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肘托单元、腋托单元、腹托单元和大腿托单元,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大腿托单元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所述大腿托单元位于所述肘托单元和所述底座机构之间,所述腋托单元和所述腹托单元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一端。
[001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大腿托单元包括一个腿托连杆和两个腿托垫,所述腿托连杆连接于两个所述腿托垫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之间,两个所述腿托垫位于所述推托连杆的两侧。
[001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肘托单元包括两个肘托连杆和两个肘托垫,两个所述肘
托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每个所述肘托连杆上分别设置一所述肘托垫。
[001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腋托单元包括两个腋托连杆和两个腋托垫,每个所述腋托垫分别通过一所述腋托连杆连接一所述肘托连杆,所述腋托连杆连接于所述肘托连杆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一端。
[001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腹托单元包括一个腹托连杆和至少一个腹托垫,所述腹托连杆连接于两个所述肘托连杆之间,所述腹托垫连接所述腹托连杆上,所述腹托垫位于所述肘托垫和所述腋托连杆之间。
[0016]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推拉杆机构,所述推拉杆机构包括两个推拉直杆,两个所述推拉直杆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上。
[0017]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握把手机构,所述握把手机构连接于所述推拉杆机构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之间。
[001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底座机构包括一个底座和若干个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001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1]所述肘托单元为患者肘部借力之用,所述腋托单元为患者腋部借力用,所述腹托单元为患者腹部借力用,所述大腿托单元托住患者大腿根部,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使患者在整个转移过程处于安全体位,并能分摊体重,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所述升降立柱机构能够升降,不仅能够增加适用性,还能协助患者锻炼,进而增加使用功能。另外还可应用室内、户外和对接乘用车等多场景,并可实现移位、轮椅、护理、半自理和康复功能。
[002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承载机构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0底座机构、110底座、120脚轮、200升降立柱机构、300承载机构、310肘托单元、311肘托连杆、312肘托垫、320腋托单元、321腋托连杆、322腋托垫、330腹托单元、331腹托连杆、332腹托垫、340大腿托单元、341腿托连杆、342腿托垫、360推拉杆机构、361推拉直杆、350握把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描述用于揭示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包括:
[0029]底座机构100;
[0030]升降立柱机构200,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00上;
[0031]承载机构300,所述承载机构300包括肘托单元310、腋托单元320、腹托单元330和大腿托单元340,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所述大腿托单元340位于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底座机构100之间,所述腋托单元320和所述腹托单元330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310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一端。
[0032]所述肘托单元310为患者肘部借力之用,所述腋托单元320为患者腋部借力用,所述腹托单元330为患者腹部借力用,所述大腿托单元340托住患者大腿根部,使患者能够以半坐姿借力,此时患者臀部、腿部处于悬空,呈半坐姿且上身挺直前倾状态,使患者在整个转移过程处于安全体位,并能分摊体重,实现移位过程的良好体验,提高患者转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能够升降,不仅能够增加适用性,还能协助患者锻炼,进而增加使用功能。
[0033]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机构100包括一个底座110和若干个脚轮120,所述脚轮12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底部,所述承载机构300通过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顶部。通过设置所述脚轮120,能够使整体进行移动,以实现移位功能。
[0034]进一步地,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机构(100);升降立柱机构(200),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00)上;承载机构(300),所述承载机构(300)包括肘托单元(310)、腋托单元(320)、腹托单元(330)和大腿托单元(340),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大腿托单元(340)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所述大腿托单元(340)位于所述肘托单元(310)和所述底座机构(100)之间,所述腋托单元(320)和所述腹托单元(330)连接于所述肘托单元(310)远离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托单元(340)包括一个腿托连杆(341)和两个腿托垫(342),所述腿托连杆(341)连接于两个所述腿托垫(342)和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之间,两个所述腿托垫(342)位于所述腿托连杆(341)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托单元(310)包括两个肘托连杆(311)和两个肘托垫(312),两个所述肘托连杆(311)分别连接于所述升降立柱机构(200)上,每个所述肘托连杆(311)上分别设置一所述肘托垫(3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腋托单元(320)包括两个腋托连杆(321)和两个腋托垫(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旭展赖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津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