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546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实现对废水进行处理的粗筛池、絮凝沉降池和过滤池,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粗筛池包括从里到外设置的内池体和外池体,所述外池体的内部底面形成有下沉腔室,所述内池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内池体内的水液进行筛分过滤并将杂质导入外池体内的粗筛分传动组件;所述絮凝沉降池靠近粗筛池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混合加药组件,通过粗筛池、絮凝沉降池、过滤池、混合加药组件、盒体导出组件、盒体导入组件、粗筛分传动组件和过滤盒结构等彼此之间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实现了对废水的初步筛分、加药沉降和过滤处理、可以提高整体处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等功能,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整体。的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矿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0%以,煤矿开采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无法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据统计我国40%的矿区严重缺水,已制约了煤炭生产的发展。矿区多处于山区,水资源更为缺乏,地表水又多为间歇性河流,枯洪水季节流量相当悬殊,常年流量稀释能力差,排入河流的污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开发、管理、利用好煤矿水资源,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对矿井废水的处理普遍采用混凝沉淀加过滤的工艺进行处理,混凝沉淀是煤矿井水处理的主要处理单元,混凝沉淀工艺不但投资少、处理效果好、而且占地面积小,混凝沉淀工艺中混凝剂通常选用铝盐或者铁盐,聚合氯化铝是目前矿井水常用的混凝剂,滤池通常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双层滤料。
[0004]申请号为CN201921117652.8的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设备间和依次连通的微纳米气泡氧化池、絮凝反应池和沉降池,所述絮凝反应池内安装搅拌机,所述沉降池内安装特制滤膜,所述沉降池内开设排泥口,所述微纳米气泡氧化池上设置有进水预留口,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设置有排空预留口,所述沉降池上设置有出水预留口,所述沉降池内在出水预留口的一侧开设溢流堰槽;
[0005]但是现有技术中,粗筛的杂物等留在分筛池中,还需要定时进行清理,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劳动强度,且加药混合效果不佳,以及对废水过滤后的过滤芯不易进行更换,对整体的处理系统导致了废水的处理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实现对废水进行处理的粗筛池、絮凝沉降池和过滤池,还包括PLC控制器;
[0011]所述粗筛池包括从里到外设置的内池体和外池体,所述外池体的内部底面形成有下沉腔室,所述内池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内池体内的水液进行筛分过滤并将杂质导入外池体内的粗筛分传动组件;
[0012]所述絮凝沉降池靠近粗筛池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混合加药组件,所述粗筛池与絮凝沉降池彼此靠近一侧开设有用于将粗筛池内水液导入絮凝沉降池内的通水孔道,所述絮凝沉降池内设置有用于将其内部分隔形成若干沉降腔室的挡流板,紧邻两个挡流板彼此远离
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槽,每个沉降腔室的内部底面均形成有锥形收集腔,锥形收集腔的尖端朝向下方且开口,所述锥形收集腔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下排泥管结构;
[0013]所述过滤池和絮凝沉降池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絮凝沉降池内上清液导入过滤池内的泵水管道结构,所述过滤池内滑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过滤盒结构,过滤盒结构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孔和卡接管,紧邻的两个过滤盒结构通过卡接孔和卡接管配合连接彼此连通,过滤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滤盒结构从过滤池内导出拆卸的盒体导出组件和用于将过滤盒结构装入过滤池内的盒体导入组件,所述过滤池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滤盒结构在过滤池内驱动移动以及用于将过滤后水液排出的水平推动排水组件。
[0014]进一步,所述混合加药组件包括加药箱,所述加药箱的底部设置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箱的底部通过箱体支板固定设置在絮凝沉降池的上侧,所述加药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呈圆柱体形状的水轮转筒,水轮转筒的中轴线处转动设置有辊轴,辊轴的两端固定连接至絮凝沉降池内侧壁上,水轮转筒的外侧开设有以其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加药腔,加药腔的横截面形状呈V型,每个加药腔的外侧开口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挡沿,通水孔道朝向絮凝沉降池内一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出水管道,第一出水管道的出水口位于其中一个加药腔的上方。
[0015]进一步,所述盒体导出组件包括导出滑道,过滤池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过滤盒结构导出的出盒口,导出滑道固定连接至出盒口处,导出滑道和过滤池的内部底面两侧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底托滚轮,所述出盒口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对卡接孔进行密封的塞孔结构;
[0016]所述塞孔结构包括第一吊装杆,第一吊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过滤池上,第一吊装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推杆头端朝向过滤池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推杆头端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推块,推块靠近过滤池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孔一一对应的塞孔头,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一气缸的输入端。
[0017]进一步,所述盒体导入组件包括导入滑道,过滤池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过滤盒结构导入的入盒口,入盒口处设置有用于对过滤盒结构位置进行检测的红外传感器,导入滑道固定连接至入盒口处,导入滑道和过滤池的内部底面两侧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二底托滚轮,所述过滤池底侧设置有用于对过滤盒结构升降支撑的底托升降轮结构,所述入盒口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对过滤盒结构导入推动的助推结构;
[0018]所述助推结构包括第二吊装杆,第二吊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过滤池上,第二吊装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推杆头端朝向入盒口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推杆头端朝向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推块,推块的外形呈L型,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二气缸的输入端,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至PLC控制器的输入端。
[0019]进一步,所述底托升降轮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滤池底部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推杆头端朝向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托杆,托杆的两端上侧固定设置有托板,所述过滤池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以液压缸为中心按照矩形阵列方式分布的四个升降槽,每个升降槽的内部均上下升降设置有轮架,轮架的下侧通过两个以上第一升降杆固定设置在托板上,轮架的上侧转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三底托滚轮,第三底托滚轮与第二底托滚轮的转动方向
一致,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液压缸的输入端。
[0020]进一步,所述水平推动排水组件包括横梁,横梁固定设置在过滤池的上侧,横梁上固定设置有第五电动伸缩杆,第五电动伸缩杆的推杆头端固定连接有U型支架,U型支架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管座,管座靠近过滤盒结构的一侧连接有与卡接管一一对应的套管,所述管座的上侧连接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与套管一一连通,所述第五电动伸缩杆的两侧设置有以其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导向杆,两个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过滤池内侧壁上,两个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横梁对应位置开设有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至第五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
[0021]进一步,所述泵水管道结构包括第二出水管道和泵水组件,泵水组件包括液泵,第二出水管道的一端延伸至絮凝沉降池内并与液泵的出液口彼此连接,液泵的进液口连接有抽水管,第二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实现对废水进行处理的粗筛池(1)、絮凝沉降池(2)和过滤池(3),还包括PLC控制器(12);所述粗筛池(1)包括从里到外设置的内池体(1b)和外池体(1a),所述外池体(1a)的内部底面形成有下沉腔室(1d),所述内池体(1b)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内池体(1b)内的水液进行筛分过滤并将杂质导入外池体(1a)内的粗筛分传动组件(15);所述絮凝沉降池(2)靠近粗筛池(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混合加药组件(4),所述粗筛池(1)与絮凝沉降池(2)彼此靠近一侧开设有用于将粗筛池(1)内水液导入絮凝沉降池(2)内的通水孔道,所述絮凝沉降池(2)内设置有用于将其内部分隔形成若干沉降腔室的挡流板(14),紧邻两个挡流板(14)彼此远离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槽(14a),每个沉降腔室的内部底面均形成有锥形收集腔(2a),锥形收集腔(2a)的尖端朝向下方且开口,所述锥形收集腔(2a)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下排泥管结构(10);所述过滤池(3)和絮凝沉降池(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絮凝沉降池(2)内上清液导入过滤池(3)内的泵水管道结构,所述过滤池(3)内滑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过滤盒结构(18),过滤盒结构(18)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孔(1808)和卡接管(1809),紧邻的两个过滤盒结构(18)通过卡接孔(1808)和卡接管(1809)配合连接彼此连通,过滤池(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滤盒结构(18)从过滤池(3)内导出拆卸的盒体导出组件(5)和用于将过滤盒结构(18)装入过滤池(3)内的盒体导入组件(6),所述过滤池(3)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滤盒结构(18)在过滤池(3)内驱动移动以及用于将过滤后水液排出的水平推动排水组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药组件(4)包括加药箱(401),所述加药箱(401)的底部设置有加药管(402),所述加药箱(401)的底部通过箱体支板(403)固定设置在絮凝沉降池(2)的上侧,所述加药管(402)的正下方设置有呈圆柱体形状的水轮转筒(405),水轮转筒(405)的中轴线处转动设置有辊轴(404),辊轴(404)的两端固定连接至絮凝沉降池(2)内侧壁上,水轮转筒(405)的外侧开设有以其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加药腔(406),加药腔(406)的横截面形状呈V型,每个加药腔(406)的外侧开口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挡沿(407),通水孔道朝向絮凝沉降池(2)内一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出水管道(408),第一出水管道(408)的出水口位于其中一个加药腔(406)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导出组件(5)包括导出滑道(501),过滤池(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过滤盒结构(18)导出的出盒口,导出滑道(501)固定连接至出盒口处,导出滑道(501)和过滤池(3)的内部底面两侧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底托滚轮(503),所述出盒口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对卡接孔(1808)进行密封的塞孔结构(502);所述塞孔结构(502)包括第一吊装杆(502a),第一吊装杆(502a)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过滤池(3)上,第一吊装杆(502a)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502b),第一电动伸缩杆(502b)的推杆头端朝向过滤池(3)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502c),第一气缸(502c)的推杆头端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推块(502d),推块(502d)靠近过滤池(3)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孔(1808)一一对应的塞孔头(502e),所述PLC控制器(12)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电动伸缩杆(502b)和第一气缸(502c)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导入组件(6)包括导入滑道(601),过滤池(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将过滤盒结构(18)导入的入盒口,入盒口处设置有用于对过滤盒结构(18)位置进行检测的红外传感器(20),导入滑道(601)固定连接至入盒口处,导入滑道(601)和过滤池(3)的内部底面两侧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二底托滚轮(605),所述过滤池(3)底侧设置有用于对过滤盒结构(18)升降支撑的底托升降轮结构(606),所述入盒口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对过滤盒结构(18)导入推动的助推结构(602);所述助推结构(602)包括第二吊装杆(602a),第二吊装杆(602a)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过滤池(3)上,第二吊装杆(602a)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602b),第二电动伸缩杆(602b)的推杆头端朝向入盒口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602c),第二气缸(602c)的推杆头端朝向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推块(602d),推块(602d)的外形呈L型,所述PLC控制器(12)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二电动伸缩杆(602b)和第二气缸(602c)的输入端,红外传感器(20)的输出端电连接至PLC控制器(12)的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矿井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升降轮结构(606)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滤池(3)底部的液压缸(6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胜刘维青白渊涛鲍丙永单兴华柳金文马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