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3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实验树脂的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实验参数范围;确定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在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实验温度范围和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实验树脂的第一体积变化率,以及对应的第一实验温度和第一紫外线波长;根据实验参数范围,增加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并对应调节第一实验温度以及第一紫外线波长,得到实验树脂的第二体积变化率;根据第一体积变化率和第二体积变化率,确定实验树脂的目标实验条件,将目标实验条件作为实验树脂实际固化反应的条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确定树脂固化反应的条件,进而提高树脂的固化效率。固化效率。固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工业需求的改变,想要在短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高效地制造出满足工业需求的产品,例如武器装备中的导爆、传爆序列趋于小型化和微型化的压药和装药等,需要将光固化技术与工业制造相联系,而先进树脂复合材料因其具有比强度、比刚度以及质量轻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光固化技术中。
[0003]在探讨光固化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速率,树脂复合材料的成型固化时间越短就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间接减少了生产的成本。而在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加工厂中,通常会收到不同用户不同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加工订单,由于不同树脂加工厂生产的树脂复合材料的单体性能、混合单体配方、引发添加剂含量均存在差异,若选择通用树脂固化条件对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往往导致树脂的固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可以确定树脂固化反应的条件,进而提高树脂的固化效率。
[0005]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包括:获取实验树脂的材料信息,根据所述材料信息确定实验参数范围,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包括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实验温度范围以及实验紫外线波长范围;在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中确定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一体积变化率,以及对应的第一实验温度和第一紫外线波长;根据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并对应调节所述第一实验温度以及所述第一紫外线波长,得到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后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二体积变化率;根据所述第一体积变化率和所述第二体积变化率,确定所述实验树脂在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内的目标实验条件,将所述目标实验条件作为所述实验树脂实际固化反应的条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根据实验树脂的材料信息,确定适宜的实验参数范围,从而根据实验参数范围确定实验催化剂用量,对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从而根据实验树脂固化反应中的体积变化率调整实验温度和实验紫外线波长,得到该实验催化剂用量下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后续再反复添加实验催化剂用量,并继续调节实验温度和实验紫外
线波长,将每次添加实验催化剂后得到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与之前得到的最大体积变化率进行比较,确定在实验参数范围内的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从而将对应的实验条件作为该实验树脂实际固化反应的条件,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实验树脂的固化条件,进而提高实验树脂在实际应用中的固化效率。
[0007]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中确定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包括:将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划分为至少两个催化剂用量,将所述至少两个催化剂用量中最小的催化剂用量作为所述初始催化剂用量;根据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实验紫外线波长范围,确定初始实验温度和初始实验紫外线波长;根据所述初始催化剂用量、所述初始实验温度以及所述初始实验紫外线波长,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划分为多个催化剂用量,先将最小的实验催化剂用量作为初始实验条件,并对应确定初始温度和初始紫外线波长,对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较为合理地设置实验树脂的初始实验条件。
[0009]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一体积变化率,包括:获取所述实验树脂固化反应开始后的初始体积变化率;在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内,根据温度PID公式调节当前的实验温度,在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内,根据紫外线波长PID公式调节当前的紫外线波长;根据所述初始体积变化率以及调节后的实验温度以及实验紫外线波长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一体积变化率。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验树脂在固化反应中的体积变化率,通过温度PID公式和紫外线波长PID公式,对实验树脂的温度以及紫外线波长进行自动调节,可以更为准确地得到在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
[0011]可选的,所述温度PID公式为:;式中,为实验温度改变值;为比例系数;为积分系数;为微分系数;为当前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为上一次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为上上一次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所述紫外线PID公式为:;式中,为实验紫外线波长改变值;为比例系数;为积分系数;为微分系数;为当前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为上一次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
变化率的偏差值;为上上一次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典PID公式具有控制简单、可靠性高、实现容易等优点,通过PID公式控制实验温度和实验紫外线波长,可以更为准确地得到在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
[0013]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并对应调节所述第一实验温度以及所述第一紫外线波长,得到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后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二体积变化率,包括:根据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在固化反应中将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增加至第一实验催化剂用量;根据所述温度PID公式、所述紫外线波长PID公式,对所述第一实验条件中的实验温度以及实验紫外线波长进行调节,得到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后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二体积变化率。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增加初始实验催化剂的用量,再根据温度PID公式和紫外线波长PID公式,自动调节实验温度和实验紫外线波长,可以更为准确地得到增加催化剂用量后的最大体积变化率。
[001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体积变化率和所述第二体积变化率,确定所述实验树脂在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内的目标实验条件,包括:判断所述第二体积变化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体积变化率;若所述第二体积变化率大于所述第一体积变化率,则将增加后的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作为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并执行所述增加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并对应调节所述第一实验温度以及所述第一紫外线波长,得到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后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二体积变化率的步骤,直到所述第二体积变化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体积变化率,并将当时的第一体积变化率的实验条件作为目标实验条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实验树脂的材料信息,根据所述材料信息确定实验参数范围,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包括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实验温度范围以及实验紫外线波长范围;在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中确定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实验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一体积变化率,以及对应的第一实验温度和第一紫外线波长;根据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并对应调节所述第一实验温度以及所述第一紫外线波长,得到增加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后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二体积变化率;根据所述第一体积变化率和所述第二体积变化率,确定所述实验树脂在所述实验参数范围内的目标实验条件,将所述目标实验条件作为所述实验树脂实际固化反应的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中确定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实验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包括:将所述实验催化剂用量范围划分为至少两个催化剂用量,将所述至少两个催化剂用量中最小的催化剂用量作为所述初始催化剂用量;根据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实验紫外线波长范围,确定初始实验温度和初始实验紫外线波长;根据所述初始催化剂用量、所述初始实验温度以及所述初始实验紫外线波长,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以及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和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内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一体积变化率,包括:获取所述实验树脂固化反应开始后的初始体积变化率;在所述实验温度范围内,根据温度PID公式调节当前的实验温度,在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内,根据紫外线波长PID公式调节当前的紫外线波长;根据所述初始体积变化率以及调节后的实验温度以及实验紫外线波长对所述实验树脂进行固化反应,得到在所述初始实验催化剂用量下所述实验树脂的最大体积变化率,作为第一体积变化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固化条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温度PID公式为:ΔT
n
=K
p
(v
n

v
n
‑1)+K
i
v
n
+K
d
(v
n

2v
n
‑1+v
n
‑2);式中,ΔT
n
为实验温度改变值;K
p
为比例系数;K
i
为积分系数;K
d
为微分系数;v
n
为当前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v
n
‑1为上一次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v
n
‑2为上上一次体积变化率与期望体积变化率的偏差值;所述紫外线PID公式为:Δλ
n
=K
p
(v
n

λ
n
‑1)+K
i
v
n
+K
d
(v
n

2v
n
‑1+v
n
‑2);式中,Δλ
n
为实验紫外线波长改变值;K
p
为比例系数;K
i
为积分系数;K
d
为微分系数;v
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声高郭常州
申请(专利权)人:南雄市沃太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