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36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5
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包括:监控环,用于收集并发送使用人员数据;辅助板,安置于使用人员足底并与所述监控环通过传输线相连;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监控环传输的数据并加以储存;工作电脑,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能做到即时传输数据以及反馈使用人员自身的目的,并且在情况较危急的时刻对外界做出求救。并且在情况较危急的时刻对外界做出求救。并且在情况较危急的时刻对外界做出求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从可穿戴装置收集数据会是一个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日常的保健和健康监护需求也日益突出。
[0004]目前,用于人体健康监护的设备通常为专门的医疗监护仪器,例如医院中常用的针对心脏、大脑等器官的各种监测仪器。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对于使用人员健康监护而言,上述这些设备不仅过于昂贵,且操作复杂,不适用于使用人员日常需求。而且,在紧要关头这些设备从发送数据到医护人员救助需要一定时间,不能及时帮助使用人员脱离危险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对使用人员健康监护的便利性以及危急情况下反馈的及时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5]现有技术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例如专利CN106473701B健康监测装置,该专利通过使用包含有源(即,自供电的)NFC(或近场)读取器的健康监测装置(例如,诸如腰带或项链的可穿戴装置),结合嵌入在具有各种传感器的单次使用式结构(例如,失禁尿布)中的无源NFC电路,能以便宜且方便的方式实现远程使用人员监测。但该监测装置仅能做到即时传输数据以及反馈使用人员自身的目的,无法在情况较危急的时刻对外界做出求救。在此,专利技术人认为还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0006]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监测装置无法及时对外界做出反馈并得到求救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
[0008]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所述监控环,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为圆环结构,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交互部件,所述交互部件外表面竖直方向上均布设有交互按钮,交互部件与交互按钮为现有技术所公开,具体技术方案可参考CN1129155C,所述交互部件一端设有活动连接栓,所述活动连接栓一端连接警报部件,所述警报部件一端固定连接扫描部件,所述扫描部件内侧中心处设有扫描仪,所述扫描部件一端与交互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扫描部件一端与警报部件固定连接,所述交互部件与警报部件抵接。
[0009]该设备中扫描仪能够发出光线扫描该监测装置是否被穿戴在人体上,若光线未被人体阻挡则监测装置不工作,监测装置能够运用PPG(光电容积描记信号)技术和ECG(心电图)技术,使用红外测温技术,将传感器贴敷于脚趾与脚踝,监测心电图、心率、心率变异性、
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呼吸率、体表温度、动脉硬化程度、心输出量等,应用于心房颤动监测、心率失常监测、自主神经系统损坏监测、预警情绪异常、跌倒风险,无感觉血压异常监测、无感觉血糖异常监测、胸痛救治、心源性猝死、睡眠呼吸暂停等,避免异常心电图、异常呼吸、异常心率、异常体温、异常血压、异常血糖等达危急值而无症状或出症状由于自身限制,失去主动呼救能力,此设备可实时上传数据并警报提醒,如同24小时微型体检试验室,对紧缺医疗资源提供技术补充,对危急值患者给予针对性救治预警。报警部件能够在突发状况下及时对使用人员以及使用人员周围的环境做出反馈,帮助使用人员脱离危急情况。交互部件一侧的连接栓与警报部件外侧的扣锁相连接,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按压交互按钮来松开扣锁卸下监测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中,监测装置内部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监测装置内壁紧密贴合,所述保护套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固定连接粘接条,所述连接件宽度与监测装置宽度相一致。保护套由两个相邻的粘接条和一个连接件组成,连接件设于两个粘接条之间,通过粘接条绑在脚部,连接件为柔性材料,采用布料制成的环状体串接而成,避免监控环与肢体表面磨损、擦伤等,由于扫描仪的光线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因此并不影响其工作。而监测装置恰好卡在两个粘接条之间,避免监测装置在使用人员行走或有其他动作时发生松动,监测装置与脚踝相邻面贴合距离较近且有连接件适当分隔,能够避免磨损也避免监测装置内壁面与脚部皮肤过度粘接。
[0011]此外,粘接条采用粘毛—粘条的连接结构,粘毛与皮肤相接触保证连接件与踝关节部分的皮肤具有相对恒定的间隔距离,避免了连接件与皮肤直接接触,提升了穿戴体验感。由于连接件采用布料制成的环状体串接而成,且布料具有一定弹性,当使用人员行走时,踝关节处的肌肉能够拉伸连接件,保证了使用人员在行走过程中踝关节处空气流通,且连接件未与皮肤贴合能够促进两侧的粘接条相对皮肤有一定的滑动效果,避免粘接条持续性在同一个位置与皮肤接触;若连接件与皮肤表面直接接触,当使用人员行走或有其他行为时,该处皮肤与连接件上的环状体相互摩擦,容易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监测数据产生偏差,同时还容易使该处皮肤出汗,汗渍藏匿于环状体串接相连处容易导致一系列卫生问题给使用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012]进一步地,警报部件内中心处设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包括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台体,所述隔热壳体一端表面上均布设有多个警示灯,所述隔热壳体内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隔热壳体同轴心,所述通风管外侧环绕设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外侧环绕设有加热丝,所述第一台体内设有警示基体,所述警示基体为圆柱形且与通风管同轴心,所述警示基体外包裹有固定胶体,所述第一台体一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紧固件。
[0013]报警部件中心设有一处透明的塑料隔板,其内部置有警报装置,警报装置内警示基体为一种有特殊气味的香膏,当使用人员的监测参数出现异常时,其内部加热丝开始加热,热量传导至金属丝,金属丝的热量迫使警示基体发出气味,浓烈的味道容易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及时获得周围人的救助。且在金属丝内设有通风管,局部温度升高形成的低压环境容易使得警示气体从通风管中排出,加速警示气体在空气中扩散的速度;若在夜晚使用人员熟睡时发生异常,由于医护人员收到数据并做出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此装置在报警时,位于头部的警示灯在闪烁的同时金属丝带来的热量能够促使使用人员脚踝或脚趾部分温
度升高,以此来提醒使用人员当前的情况使其做出反应。且由于脚部血管密布,其警报装置报警产生的热量能够使使用人员皮肤局部升温,能够一定程度上扩张血管减轻使用人员发生诸如血栓,心梗之类的病痛。
[0014]本专利技术中,辅助板包括第一辅助基体,所述第一辅助基体一端拼接有第二辅助基体,所述第一辅助基体上表面呈波浪形,所述第一辅助基体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位于第一辅助基体一端,所述第一凸起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凸起一侧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两端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辅助基体底部均布设有多个排气孔,且部分排气孔位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另一部分排气孔位于第二凸起一侧。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监控环(1),用于收集并发送使用人员数据;辅助板(2),安置于使用人员足底并与所述监控环(1)通过传输线相连;云端服务器(3),用于接收所述监控环(1)传输的数据并加以储存;工作电脑(4),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3)传输的数据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环(1),包括:监测装置(11),所述监测装置(11)为圆环结构,所述监测装置(11)包括:交互部件(110),所述交互部件(110)外表面竖直方向上均布设有交互按钮(111),所述交互部件(110)一端设有活动连接栓(112),所述活动连接栓(112)一端连接警报部件(113),所述警报部件(113)一端固定连接扫描部件(114),所述扫描部件(114)内侧中心处设有扫描仪(115),所述扫描部件(114)一端与交互部件(110)固定连接,所述扫描部件(114)一端与警报部件(113)固定连接,所述交互部件(110)与警报部件(113)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11)内部设有保护套(12),所述保护套(12)与监测装置(11)内壁紧密贴合,所述保护套(12)包括连接件(122),所述连接件(122)采用布料制成的环状体串接而成,且所述环状体之间有间隔,所述连接件(122)两端固定连接粘接条(121),所述连接件(122)宽度与监测装置(11)宽度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穿戴无感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部件(113)内中心处设有警报装置(116),所述警报装置(116)包括隔热壳体(116H),所述隔热壳体(116H)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台体(116I),所述隔热壳体(116H)一端表面上均布设有多个警示灯(116A),所述隔热壳体(116H)内设有通风管(116B),所述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华宁张闯侯君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