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管、循环管组件以及刻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91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管、循环管组件以及刻蚀设备。所述循环管具体包括:排气管、从里至外依次套接设置的内管、中层管以及外管;其中,内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液孔,进液孔用于向内管内通入工作液体;内管上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孔,第一出液孔用于将内管内的工作液体通入中层管内;所述中层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出液孔用于将所述中层管内的所述工作液体通入所述外管内,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中层管上远离所述进液孔的一端;所述外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出液孔,所述第三出液孔用于将所述外管内的所述工作液体排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循环管既可以防止气泡溢出至所述主刻蚀槽内,又可以兼顾所述硅片的背面抛光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管、循环管组件以及刻蚀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管、循环管组件以及刻蚀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刻蚀设备是一种对硅片进行酸背抛刻蚀工艺的设备。酸背抛刻蚀工艺通常利用HNO3和HF的混合液体对硅片下表面的抛光和边缘进行腐蚀,去除边缘的N型硅,使得硅片的上下表面相互绝缘。通常的,刻蚀设备可以包括主刻蚀槽、副刻蚀槽以及连通主刻蚀槽和副刻蚀槽的循环管。其中,主刻蚀槽通常用于进行硅片的刻蚀,副刻蚀槽通常用于加入新补加的工作液体,而循环管则可以用于主刻蚀槽和副刻蚀槽之间的工作液体循环。
[0003]现有的技术中,循环管通常为双层循环管,双层循环管容易在内外管内聚集气泡,气泡溢出后容易在硅片边缘炸裂,导致硅片边缘出现过刻的缺陷。双层循环管为了防止气泡溢出,外管出液孔必须要朝下安装,新工作液体无法直接喷到硅片上,会导致硅片的背面抛光效果不佳。也即,现有的循环管在防止气泡溢出的同时很难兼顾硅片的背面抛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循环管、循环管组件以及刻蚀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包括:排气管、从里至外依次套接设置的内管、中层管以及外管;其中,所述内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用于向所述内管内通入工作液体;所述内管上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一出液孔用于将所述内管内的所述工作液体通入所述中层管内;所述中层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出液孔用于将所述中层管内的所述工作液体通入所述外管内,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中层管上远离所述进液孔的一端;所述外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出液孔,所述第三出液孔用于将所述外管内的所述工作液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二出液孔以及所述第三出液孔的数量皆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孔、多个所述第二出液孔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出液孔皆沿所述循环管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循环管的轴向,所述循环管包括背离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液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沿所述循环管的轴向,所述循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段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循环管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液孔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出液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出液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所述第二段,沿所述循环管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液孔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出液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出液孔之间的间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