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SAM-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90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S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温性能是沥青混合料重要路用性能之一。国际上常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评价指标来反映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然而,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

50最大集料粒径为53mm,采用常规的5~10cm厚度的车辙板显然不适宜。经实验分析,采用车辙试验评价LSAM

50高温性能,车辙板尺寸宜为300mm
×
300mm
×
160mm,但由于其单个试件近50kg,导致试验周期较长、操作相对困难。
[0003]除动稳定度外,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指标还有马歇尔稳定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测试这些指标所需的设备相对低廉、操作简便,但不能准确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0004]综上,如何简便而又准确评价LSAM

50高温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快捷、高效的得出LSAM

50高温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制备特定尺寸的圆柱体试件;
[0009](2)将圆柱体试件置于环境箱中保温6

8h;
[0010](3)将保温好的试件取出,测试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
[0011](4)根据LSAM

50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按式(1)、式(2)计算黏聚力a及内摩擦角γ;
[0012][0013][0014]式中:R—抗压强度,MPa;
[0015]r—劈裂强度,MPa;
[0016](5)根据式(3)计算LSAM

50拉&压强度μ。
[0017]μ=α
a
×
tanγ+a (3)
[0018]式中:α
a
—竖向平均压应力,α
a
=140kPa。
[0019]优选地,步骤(1)中制备所述圆柱体试件的LSAM

50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53mm。
[0020]优选地,步骤(1)中成型所述圆柱体试件所采用的振动压实仪基本参数为:工作频率40Hz、名义振幅1.2mm、上车系统质量122kg、下车系统质量180kg;采用垂直振动成型直径200mm
×
高160mm圆柱体试件,振动成型时间90s。
[0021]优选地,步骤(5)中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室内车辙试验模型,检测以标准轮载作用0.7MPa下车辙板试件中心点承受的平均竖向压应力值α
a
,以其为推荐值;当车辙板厚度为16cm时,对应α
a
为140kPa。
[002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通过制备LSAM

50圆柱体试件,并将试件保温至特定温度,测试所述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并且根据公式能够进一步计算LSAM

50拉&压强度μ,得出LSAM

50高温性能,整个过程快捷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本实施例中的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制备特定尺寸的圆柱体试件;
[0029]制备所述圆柱体试件的LSAM

50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53mm。成型所述圆柱体试件所采用的振动压实仪基本参数为:工作频率40Hz、名义振幅1.2mm、上车系统质量122kg、下车系统质量180kg;采用垂直振动成型直径200mm
×
高160mm圆柱体试件,振动成型时间90s;
[0030](2)将圆柱体试件置于环境箱中保温6

8h;
[0031](3)将保温好的试件取出,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测试所述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
[0032](4)根据LSAM

50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按式(1)、式(2)计算黏聚力a及内摩擦角γ;
[0033][0034][0035]式中:R—抗压强度,MPa;
[0036]r—劈裂强度,MPa;
[0037](5)根据式(3)计算LSAM

50拉&压强度μ。
[0038]μ=α
a
×
tanγ+α (3)
[0039]式中:α
a
—竖向平均压应力,α
a
=140kPa。
[0040]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室内车辙试验模型,检测以标准轮载作用0.7MPa下车辙板试件中心点承受的平均竖向压应力值α
a
,以其为推荐值;当车辙板厚度为16cm时,对应α
a
为140kPa(16cm是LSAM

50专用车辙板厚度)。
[0041]需要说明的是,公式(3)中参数α
a
为模拟车辙板中心所受竖向压应力结果所得。车辙板试件与方案所提及圆柱体试件均可通过试验测得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但使用车辙板试件进行试验存在不便,故本专利技术采用圆柱体试件,并通过软件模拟车辙板试件的竖向压应力α
a

[0042]1.原材料选择与矿料级配
[0043](1)原材料选择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SAM

50高温性能的拉&压强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特定尺寸的圆柱体试件;(2)将圆柱体试件置于环境箱中保温6

8h;(3)将保温好的试件取出,测试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4)根据LSAM

50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按式(1)、式(2)计算黏聚力a及内摩擦角γ;50抗压强度R和劈裂强度r,按式(1)、式(2)计算黏聚力a及内摩擦角γ;式中:R—抗压强度,MPa;r—劈裂强度,MPa;(5)根据式(3)计算LSAM

50拉&压强度μ。μ=α
a
×
tanγ+α
ꢀꢀꢀꢀꢀꢀꢀꢀꢀꢀꢀꢀꢀꢀꢀꢀꢀꢀꢀꢀꢀꢀꢀꢀꢀꢀꢀ
(3)式中:α
a
—竖向平均压应力,α
a
=140k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SA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应军张毅蔡敏锋刘小春李延峰王鹏飞纪小平蒋学猛李明杰陈浙江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基本建设质量检测站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