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8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包括外管,外管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液管,外管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用于给病人静脉输送药液,通过连接管,用于对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的内腔传输液体,便于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涨大,通过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用于对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进行封堵,进而避免血液回流至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的内腔凝固形成血栓,从而防止后期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堵塞,通过开关单元,用于控制连接管开启或关闭,解决了由于深静脉导管过长,在不输注液体时易发生导管内血液凝固产生血栓,若血栓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问题。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问题。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深静脉导管
,具体为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急患者及肿瘤放化疗患者输液及药物治疗,因其便于控制容量,能长时间输注药液而不产生血管不良反应而广受好评,但由于深静脉导管过长,在不输注液体时易发生导管内血液凝固产生血栓,若血栓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来解决此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具备防堵塞的优点,解决了由于深静脉导管过长,在不输注液体时易发生导管内血液凝固产生血栓,若血栓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液管,所述外管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液管,所述外管的内腔且位于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表面前端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液囊,所述第一液囊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输液管的内腔,所述连接管表面前端的左侧连通有第二液囊,所述第二液囊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输液管的内腔,所述连接管表面的后端套设有开关单元。
[0005]优选的,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侧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的内壁和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
[0006]优选的,所述压块的底部贯穿通槽的内腔并与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且与连接管接触,所述压块位于滑槽的内腔并与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拉杆的顶部贯穿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连接筒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输液管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出液口。
[0009]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左侧所述连接带的顶部和后侧所述连接带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且两个所述魔术贴之间相粘接。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并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用于给病人静脉输送药液,通过连接管,用于对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的内腔传输液体,便于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涨大,通过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用于对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进行封堵,进而避免血液回流至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的内腔凝固形成血栓,从而防止后期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堵塞,通过开关单元,用于控制连接管开启或关闭,进而方便连接管对第一液囊和第二液囊的内腔传输液体,解决了由于深静脉导管过长,在不输注液体时易发生导管内血液凝固产生血栓,若血栓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连接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管;2、第一输液管;3、第二输液管;4、连接管;5、第一液囊;6、第二液囊;7、开关单元;701、连接套;702、滑槽;703、滑板;704、通槽;705、连接筒;706、弹簧;707、活动板;708、连接杆;709、压块;710、拉杆;8、限位块;9、限位槽;10、连接带;11、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的外管1、第一输液管2、第二输液管3、连接管4、第一液囊5、第二液囊6、开关单元7、连接套701、滑槽702、滑板703、通槽704、连接筒705、弹簧706、活动板707、连接杆708、压块709、拉杆710、限位块8、限位槽9、连接带10和魔术贴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包括外管1,外管1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液管2,外管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液管3,外管1的内腔且位于第一输液管2和第二输液管3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管4,连接管4表面前端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液囊5,第一液囊5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输液管2的内腔,连接管4表面前端的左侧连通有第二液囊6,第二液囊6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输液管3的内腔,连接管4表面的后端套设有开关单元7,通过第一输液管2和第二输液管3,用于给病人静脉输送药液,通过连接管4,用于对第一液囊5和第二液囊6的内腔传输液体,便于第一液囊5和第二液囊6涨大,通过第一液囊5和第二液囊6,用于对第一输液管2和第二输液管3进行封堵,进而避免血液回流至第一输液管2和第二输液管3的内腔凝固形成血栓,从而防止后期第一输液管2和第二输液管3堵塞,通过开关单元7,用于控制连接管4开启或关闭,进而方便连接管4对第一液囊5和第二液囊6的内腔传输液体,解决了由于深静脉导管过长,在不输注液体时易发生导管内血液凝固产生血栓,若血栓进入血管堵塞器官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问题。
[0021]具体的,开关单元7包括连接套701,连接套701的侧部开设有滑槽702,滑槽70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703,滑槽70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通槽704,滑板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705,连接筒70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707,活动板7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710,拉杆710的表面套设有弹簧706,且弹簧70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705的内壁和活动板707固定连接,活动板70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08,连接杆7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709。
[0022]具体的,压块709的底部贯穿通槽704的内腔并与通槽704的内腔活动连接,且与连接管4接触,压块709位于滑槽702的内腔并与滑槽702的内腔活动连接,拉杆710的顶部贯穿连接筒705并延伸至连接筒705的外部,通过设置连接套701、滑槽702、滑板703、通槽704、连接筒705、弹簧706、活动板707、连接杆708、压块709和拉杆710,起到了便于对连接管4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效果,进而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包括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输液管(2),所述外管(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液管(3),所述外管(1)的内腔且位于第一输液管(2)和第二输液管(3)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表面前端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液囊(5),所述第一液囊(5)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输液管(2)的内腔,所述连接管(4)表面前端的左侧连通有第二液囊(6),所述第二液囊(6)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输液管(3)的内腔,所述连接管(4)表面的后端套设有开关单元(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深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7)包括连接套(701),所述连接套(701)的侧部开设有滑槽(702),所述滑槽(70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703),所述滑槽(70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通槽(704),所述滑板(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705),所述连接筒(70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707),所述活动板(7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710),所述拉杆(710)的表面套设有弹簧(706),且弹簧(70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705)的内壁和活动板(70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707)的另一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