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文献1中,通过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中的气体流道可以直接向发电面供给反应气体,但相邻流道之间的肋部附近,需要通过扩散层来对肋部附近的区域供给反应气体。然而,由于相邻隔板的流路内的压力大致相同,即便在通过扩散层的扩散后,反应气体仍难以进入肋部下方,因此肋部下方存在无法进行反应的表面区域,而影响反应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反应后随之生成的水气或水滴会在肋部下方聚集而无法排出,也会影响反应的进行,进而存在发电面内发电的均匀性的问题。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仅在燃料电池堆的密封件周围的板的外周进行焊接,因此燃料电池堆中的有效工作区域(即发电表面)的冷却介质流经的表面面积广而阻力大,进而影响其冷却性能。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21
‑
04416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其具有良好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质膜
‑
电极结构体;以及多个隔板,其中一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电解质膜
‑
电极结构体的一侧,另一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电解质膜
‑
电极结构体的另一侧,其中多个所述隔板分别具有多个气体流路,各所述气体流路为波状,并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波状部以及多个第二波状部,且任一所述第一波状部与任一所述第二波状部交错排列,在各所述气体流路中,所述第一波状部与所述第二波状部在相位对应处的流路宽度彼此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膜
‑
电极结构体包括第一电解质膜
‑
电极结构体以及第二电解质膜
‑
电极结构体,所述多个隔板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舜,渡部贤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