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系统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716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以及用电装置。储能系统可以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设置于箱体内。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壳体、隔板和导气管,电芯设置于模组壳体内,模组壳体具有第一安装孔。隔板设置于模组壳体,且隔板将模组壳体分隔为散热腔和排烟腔,导气管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排烟腔连通。另外,箱体还可以设置有排气口,导气管与排气口连通。这样,电芯热失控产生的烟气可由模组壳体的第一安装孔进入导气管,从而经过排气口排出至箱体的外部。该储能系统的防爆设计的响应及时性较佳,且其可有效的降低储能系统发生燃爆的风险,从而可提高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而可提高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而可提高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系统以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到一种储能系统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化学储能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园区或者办公楼宇等。考虑到布置的灵活性,通常可将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s,PCS)、配电系统和消防系统等集成于机柜并设置于室外。这样,当储能系统抵运至现场时,仅需要连接少量线缆即可挂网运行。
[0003]但是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由于机、电、热滥用以及自身的缺陷等可能会发生热失控,而在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正负极材料或隔膜等发生复杂的化学、物理反应,从而会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到机柜中。当可燃气体遇到火花或者高温,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会产生燃爆。燃爆造成机柜解体产生的碎片会飞溅伤人,另外,燃爆产生的冲击波以及热辐射等均对机柜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0004]基于此,可为储能系统进行防爆设计,以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以及用电装置,以通过在储能系统中为可燃烟气设计排放烟道,来降低储能系统发生燃爆的风险,从而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可设置于箱体内,电池模组可包括模组壳体以及设置于模组壳体内的电芯。电池模组还可以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可设置于模组壳体内,且隔板可将模组壳体的腔体分隔为散热腔和排烟腔。另外,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导气管,模组壳体可具有第一安装孔,这样,可使导气管通过该第一安装孔与排烟腔连通。箱体可设置有排气口,导气管还可以与排气口相连通。则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其产生的烟气可排放至排烟腔,从而由模组壳体的第一安装孔进入导气管,之后再经过排气口排出至箱体的外部。该储能系统的防爆设计的响应及时性较佳,且其可有效的降低储能系统发生燃爆的风险,从而可提高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0007]由于模组壳体被隔板分隔为散热腔和排烟腔,则在具体将电芯设置于模组壳体时,电芯可包括本体,该本体可设置于散热腔。在本申请中,散热腔的防护等级可相对较低,这样可将风冷系统作为电池模组的冷却系统,从而实现对电芯的本体的散热。
[0008]另外,电芯还可以包括极耳和第一防爆阀,极耳和第一防爆阀可设置于本体,且极耳和第一防爆阀可穿过隔板甚至排烟腔。这样,可以使电芯在热失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第一防爆阀定向排出至排烟腔,并通过导气管由排气口排出至箱体外部,其可有效的提高烟气由电芯以及电池模组排出的响应及时性,从而可降低储能系统发生燃爆的风险。
[000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排烟腔也可以作为极耳的连接腔,这样可在排烟腔内进行极耳与其他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操作。
[0010]为了能够使极耳和第一防爆阀能够由隔板伸至排烟腔,隔板可开设有避让孔,则每个电芯的极耳和第一防爆阀可由对应的避让孔伸至排烟腔。
[0011]由于电池模组内通常可设置有多个电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避让孔与电芯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对应每个电芯分别设置有一个避让孔,则每个电芯的极耳和第一防爆阀可通过同一个避让孔伸至排烟腔内,这样可有效的简化隔板的结构。
[0012]为了避免电芯产生的烟气向箱体内溢流,储能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可与电芯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第一密封件可围绕对应的电芯的极耳和第一防爆阀进行设置。另外,第一密封件还可以与对应的电芯的本体以及隔板相抵接,从而使第一密封件将电芯的本体与隔板之间的缝隙填充。在本申请该实现方式中,不对第一密封件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密封圈或者点胶。
[0013]隔板的避让孔除了可采用上述的开设方式外,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使隔板对应每个电芯的每个极耳以及每个第一防爆阀分别设置有一个避让孔,从而使每个极耳以及每个第一防爆阀分别通过一个对应设置的避让孔伸至排烟腔。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件可与避让孔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使每个第一密封圈可围绕对应的极耳或第一防爆阀进行设置,并且每个第一密封圈可与对应的电芯的本体以及隔板相抵接,从而使第一密封件将电芯的本体与隔板之间的缝隙填充。在本申请该实现方式中,不对第一密封件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密封圈或者点胶。
[0014]在本申请中,储能系统还可以包括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可位于导气管与排气口之间,并且排烟管道可与导气管和排气口相连通。通过设置排烟管道,可以形成烟囱效应,以使由电芯热失控产生的烟气定向的由排烟腔经过导气管排出至排烟管道内,进而通过排气口排出至箱体外部,其可有效的降低储能系统发生燃爆的风险,从而可提高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0015]在具体将排烟管道与导气管进行连通时,可以使排烟管道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朝向导气管设置,从而通过使导气管与第二安装孔的连通,来实现排烟管道与导气管的连通。
[0016]为了提高导气管与排烟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还可以在导气管与排烟管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可围绕第二安装孔进行设置并且导气管可将第二密封件压向排烟管道,从而使第二密封件将导气管与排烟管道之间的缝隙填充。在本申请中,不对第二密封件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密封圈。
[0017]另外,排烟管道还可以设置有限位框,第二密封件可套设于限位框的外部周侧,导气管可与限位框相抵接。这样,在导气管将第二密封圈压向排烟管道时,可通过限位框对导气管对第二密封圈的压缩量进行限制,从而可避免造成第二密封件的损坏,以提高导气管与排烟管道之间密封的可靠性。
[0018]在本申请中,不对限位框的材质进行限定,其示例性的可为云母板或者环氧板等耐高温的材质。
[0019]由于导气管可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排烟腔相连通,且导气管可通过第二安装孔与排烟管道相连通。基于此,为了使烟气能够由模组壳体定向的通过导气管排放至排烟管道,还可以使电池模组设置有第二防爆阀,该第二防爆阀既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孔,也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在本申请中不对其进行具体的限定。
[0020]在具体将排烟管道与排气口进行连通时,可以使排烟管道设置有排气孔,该排气孔可为多个。另外,排气孔可与箱体的排气口相连通,从而可使烟气由排烟管道排出至箱体外部。
[0021]又考虑到排烟管道的防雨设计,则在本申请中,排气孔可设置为百叶孔或者也可以在排气孔的外部加装通风百叶。
[0022]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排烟管道可为一独立的结构。而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使排烟管道与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简化储能系统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当排烟管道与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时,排烟管道的排气孔可作为箱体的排气口。也就是说采用该方案可避免进行排气孔与排气口的连通操作,其可有效的简化储能系统的组装过程,并可降低烟气向箱体内溢散的风险。
[0023]在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其中: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电芯(202)、模组壳体(201)、隔板(204)和导气管(206),所述电芯(202)设置于所述模组壳体(201)内,所述模组壳体(201)具有第一安装孔(2013);所述隔板(204)设置于所述模组壳体(201)内,且所述隔板(204)将所述模组壳体(201)的腔体分隔为散热腔(2011)和排烟腔(2012),所述导气管(206)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013)与所述排烟腔(2012)连通;所述箱体(1)设置有排气口(101),所述导气管(206)与所述排气口(10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2)包括本体(2022),所述本体(2022)设置于所述散热腔(20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2)还包括极耳(2023)和第一防爆阀(2021),所述极耳(2023)和所述第一防爆阀(2021)设置于所述本体(2022),且所述极耳(2023)和所述第一防爆阀(2021)穿过所述隔板(204)伸至所述排烟腔(20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4)开设有避让孔(2041),每个所述电芯(202)的所述极耳(2023)和所述第一防爆阀(2021)由对应的所述避让孔(2041)伸至所述排烟腔(20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2041)与所述电芯(20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05),所述第一密封件(205)与所述电芯(202)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件(205)围绕对应的所述电芯(202)的所述极耳(2023)和所述第一防爆阀(2021)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密封件(205)与对应的所述电芯(202)的所述本体(2022)以及所述隔板(204)相抵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4)对应每个所述电芯(202)的每个所述极耳(2023)和每个所述第一防爆阀(2021)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避让孔(2041);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05),所述第一密封件(205)与所述避让孔(204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密封件(205)围绕对应的所述极耳(2023)或所述第一防爆阀(2021)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件(205)与对应的所述电芯(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欢朱静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