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及两线制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65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信号传输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及两线制变送器,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外部环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与接收单元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均连接电路的供电电压端;通过调整第二晶体管与第一晶体管的数量之比,控制电路输出4~20mA的控制电流信号,相较于传统典型电路的控制方式和电路结构更简单,减小芯片面积,有利于降低芯片制造工艺成本。低芯片制造工艺成本。低芯片制造工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及两线制变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信号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及两线制变送器。

技术介绍

[0002]两线制是一种将供电线与信号线合二为一,两根线实现通信兼供电。两线制节省了施工和线缆成本,给现场施工和后期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工业上最广泛采用的标准模拟量电信号是用4~20mA直流电流来传输模拟量,不易受干扰,且电流源内阻无穷大,导线电阻串联在回路中不影响精度,在普通双绞线上可以传输数百米。因此,两线制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如图1所示。
[0003]现有技术中,如图2示出了一种典型的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的结构,利用双极型晶体管、稳压器、放大器以及两个电阻构成;但是,由于该典型电路的结构复杂,因而芯片面积大,使得芯片制造工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简化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的结构,从而使得芯片面积更小,以降低芯片制造工艺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5]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两线制变送器,所述变送器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再将所述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生成电压控制信号,所述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控制信号输出4~20mA的电流控制信号,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流控制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并输出,从而完成所述电信号的传输;所述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所述发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外部环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与所述接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电路的供电电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数量之比为N,N为正整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或双极性晶体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线制协议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端与所述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家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