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63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包括外杆、两个挡环和套于外杆内且内连有一组挡板的内杆,内杆与外杆的下端均与挡环上端固定连接;挡环的外周面均设有若干个防滑槽,外杆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环形槽;内杆上端内与挡环上端之间转动连有外周面螺纹连有螺纹环的螺杆,挡环下方设有装于螺杆一端的旋转把手;内杆与外杆之间设有一端连于内杆外侧且竖截面呈倒圆台型设置的外弹性环片,外弹性环片的内侧与螺纹环外侧之间铰接有一组呈朝远离中轴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外连杆,内杆设有限位槽,外弹性环片开设有一组位于外连杆之间的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锚杆整体的强度,锚固力高且锚固效果好。锚固力高且锚固效果好。锚固力高且锚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锚杆支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涵洞、矿井、地铁等施工巷道中,大量采用锚杆支护方式,以防止围岩的脱落,保护现场施工工作人员生命;而管缝式锚杆属于摩擦式全长锚固型预应力锚杆,因其使用方便、重量轻、便于机械化施工诸多特点,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它的锚固原理是,通过外力将带有管缝的杆体径向压缩,使其前端的直径略小于钻孔的孔径,然后将其打入钻孔中,杆体在孔壁的约束下对围岩产生径向挤压力,与孔壁之间产生轴向摩擦力,在锚杆后端承托装置的支撑下,对围岩起到加固和稳定支撑的作用。
[0003]现有的管缝式锚杆因其自身强度较低,导致整体锚固力低,锚杆易受岩石松动时产生的径向和纵向的冲击,稳定性差,使其在使用中受到约束,降低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增加了锚杆整体的强度和提高了整体的锚固力,具有整体锚固力高和锚固效果好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包括外杆、两个挡环和套设于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所述内杆与外杆的下端均与所述挡环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挡环的外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防滑槽,所述外杆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环形槽;所述内杆的上端内与挡环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挡环下方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螺杆一端的旋转把手;所述内杆与外杆之间设有一端连接于内杆外侧且竖截面呈倒圆台型设置的外弹性环片,所述外弹性环片的内侧与所述螺纹环外侧之间铰接有一组呈朝远离中轴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外连杆,所述内杆开设有供所述外弹性环片内侧与外连杆放置的限位槽,所述外弹性环片开设有一组位于所述外连杆之间的豁口,所述内杆内连接有一组用于阻挡所述螺纹环上端的挡板。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内杆内侧安装有一组呈倒圆台型设置的内弹性环片,所述内弹性环片开设有开口,所述螺杆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内弹性环片的内侧之间连接有内连杆,所述内杆内连接有一组阻挡所述内弹性环片上端的阻挡杆。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外杆的外周面连接有一组凸缘,所述凸缘两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凸缘之间设置有朝所述外杆的中心轴内凹的凹弧,所述倒角的窄端与所述凸缘通过凹弧过渡连接。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外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锚杆锥头,所述内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
锚杆锥头,所述第一锚杆锥头的外周面设置有倒刺和呈螺旋状设置的突起。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内杆的外周面连接有多个点状凸起和多个锯齿形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点状凸起呈相互交错排列设置。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外杆下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托盘,所述挡环位于所述托盘的下方,所述托盘的底端面和外侧均设置有呈波浪形设置的波纹槽,所述托盘一侧旋转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托盘另一侧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套内。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两个挡环和防滑槽,增加了挡环与岩体的摩擦力,起到提高锚杆整体的锚固力的作用;通过环形槽,对外杆具有轴向上以及径向上的缓冲力,起到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整体锚固力的作用;通过内杆和外杆,由于一端连接于外杆内侧的外弹性环片位于限位槽内,外杆的内侧面与内杆的外表面之间的缝隙较小,增加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当外杆发生损坏时,内杆能够代替外杆继续对岩体进行支护,起到提高整体锚固力和锚固效果的作用;通过螺杆、螺纹环、旋转把手、外弹性环片、外连杆、豁口和挡板,起到提高外杆与岩壁贴合紧密度和可代替外杆继续对岩体进行支护;通过挡板,避免因外连杆对外杆的支撑力降低,而影响锚固力,起到进一步保证整体的锚固力的作用;本技术增加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具有整体锚固力高和锚固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6]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螺纹环和螺纹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杆;2、挡环;3、内杆;4、防滑槽;6、环形槽;7、螺杆;8、螺纹环;9、旋转把手;10、外弹性环片;11、外连杆;12、限位槽;13、豁口;14、挡板;15、内弹性环片;16、开口;17、螺纹筒;18、内连杆;19、阻挡杆;20、凸缘;21、倒角;22、凹弧;23、第一锚杆锥头;24、第二锚杆锥头;25、螺纹杆;26、突起;27、凸条;28、点状凸起;29、托盘;30、波纹槽;31、内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和“下”指的是附图2中的方向,词语“底端”和“顶端”指的是附图1中朝向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两个挡环2和防滑槽4,增加了挡环2与岩体的摩擦力,起到提高锚杆整体的锚固力的作用;通过环形槽6,对外杆1具有轴向上以及径向上的缓冲力,起到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整体锚固力的作用;通过内杆3和外杆1,增加了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内杆3可代替外杆1继续对岩体进行支护,起到提高整体锚固力和锚固效果的作用;通过螺杆7、螺纹环8、旋转把手9、外弹性环片10、外连杆11、豁口13和挡板14,起到提高外杆1与岩壁贴合紧密度和可代替外杆1继续对岩体进行支护;通过挡板14,避免因外连杆11对外杆1的支撑力降低,而影响锚固力,起到进一步保证整体的锚固力的作用。
[0021]本技术通过增加对岩体的摩擦力和支撑力,提高外杆1与岩壁贴合的紧密度,
以及在爆破时,对外杆1缓冲,增加了锚杆整体的结构强度,具有整体锚固力高和锚固效果好的优点。
[0022]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包括外杆1、两个挡环2和套设于外杆1内的内杆3,内杆3与外杆1的下端均与挡环2的上端固定连接;挡环2的外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防滑槽4,外杆1的外周面设有若干环形槽6;内杆3的上端内与挡环2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7,螺杆7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8,挡环2下方设置有安装于螺杆7一端的旋转把手9;内杆3与外杆1之间设有一端连接于内杆3外侧且竖截面呈倒圆台型设置的外弹性环片10,外弹性环片10的内侧与螺纹环8外侧之间铰接有一组呈朝远离中轴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外连杆11,内杆3开设有供外弹性环片10内侧与外连杆11放置的限位槽12,外弹性环片10开设有一组位于外连杆11之间的豁口13,内杆3内连接有一组用于阻挡螺纹环8上端的挡板14。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两个挡环2和防滑槽4,增加了挡环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两个挡环和套设于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所述内杆与外杆的下端均与所述挡环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挡环的外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防滑槽,所述外杆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环形槽;所述内杆的上端内与挡环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挡环下方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螺杆一端的旋转把手;所述内杆与外杆之间设有一端连接于内杆外侧且竖截面呈倒圆台型设置的外弹性环片,所述外弹性环片的内侧与所述螺纹环外侧之间铰接有一组呈朝远离中轴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外连杆,所述内杆开设有供所述外弹性环片内侧与外连杆放置的限位槽,所述外弹性环片开设有一组位于所述外连杆之间的豁口,所述内杆内连接有一组用于阻挡所述螺纹环上端的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杆结构的管缝式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内侧安装有一组呈倒圆台型设置的内弹性环片,所述内弹性环片开设有开口,所述螺杆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内弹性环片的内侧之间连接有内连杆,所述内杆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章邱熠华杨胜景陈文通张艾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