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61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需构建沉水植物群落的河道进行流速水域划分;步骤B、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流速水域,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步骤C、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流速水域,在步骤B的基础上构建布置沉水植物群落,其中,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超过220株/m2,深度不超过15cm;步骤D、对沉水植物群落投放功能性鱼类、底栖生物和浮游动物,以构建完整水生态系统,持续人工干预保证水生态系统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行洪河流中沉水植物群落对不同流速水流的耐受程度,快速恢复行洪河道中的沉水植物群落并长期存活,提高河道水质,减弱对河床的冲刷影响,从而提高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速度。从而提高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速度。从而提高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水植物群落具备光合作用,提供水生生物栖息地、促进泥沙沉降、吸收水中营养盐从而净化水质等诸多功能,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生物群落。目前,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和恢复在湖库中应用较为广泛,技术较为成熟,但在河道中的成果案例较少,根本原因是在河道中应用时,依然沿用湖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构建初期能够发挥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在构建超过一定时间或汛期后,尤其时面临洪水冲击时,沉水植物群落存活率较低。
[0003]沿用湖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对河道沉水植物群落进行恢复,主要缺陷如下:
[0004]1、湖库与河道中水流对沉水植物的拖拽作用并不相同,河道中水流过快对沉水植物的拖拽力较大,会导致沉水植物被连根拔起,从而破坏沉水植物群落;
[0005]2、湖库与河道中水流对基底的冲刷力并不相同,导致沉水植物根系难以固定,最终被冲毁;
[0006]3、现有技术措施下,沉水植物群落只能在流速小于0.8m/s内水域存活,且整体存活率和生物量较低,而行洪河道在汛期流速通常能够达到1.5m/s以上,因此,无法保证沉水植物在行洪河道的大规模长期存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沉水植物群落难以在行洪河流中恢复及长期存活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通过对河道进行流速水域划分,根据流速水域划分情况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建布置沉水植物群落、并构建完整水生态系统,以对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进行恢复。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A、对需构建沉水植物群落的河道进行流速水域划分,划分为静水水域、中低流速水域、高流速水域和超速水域;
[0011]步骤B、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流速水域,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
[0012]步骤C、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流速水域,在步骤B的基础上构建布置沉水植物群落,其中,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超过220株/m2,深度不超过15cm;
[0013]步骤D、对沉水植物群落投放功能性鱼类、底栖生物和浮游动物,以构建完整水生态系统,持续人工干预保证水生态系统稳定。
[0014]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包括:
[0015]B1、在原河床基础上,按比例配备并回填30~50cm厚的由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
混合而成的改良土壤,其中,低营养种植土不超过70%;
[0016]B2、使用漂白粉和氯硝柳胺混合的土壤消杀剂对基底进行病原体和有害底栖生物的消杀,漂白粉和氯硝柳胺的混合比例为1:0.5,施用要求为:全湖均匀泼洒,用量为5g/m2~10g/m2。
[0017]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配备所述改良土壤的方法为:
[0018]流速为0~0.2m/s的静水水域,改良土壤采用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且所采用粘性土的占比比例为40%~43.3%;流速为0.2~0.8m/s的中低流速水域,改良土壤采用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且所采用粘性土的占比比例为43.3%~53.2%;
[0019]流速为0.8m/s~1.8m/s的高流速水域,改良土壤采用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且所粘性土的占比比例为53.2%~69.7%。
[0020]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对所述高流速水域回填改良土壤时,还在所配备的改良土壤中混合添加粒径2~3cm碎石/卵石,且碎石/卵石与改良土壤的比例为1:4。
[0021]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还包括:
[0022]B3、在B2的基础上,对中低流速水域的改良土壤之上回填不小于10cm厚的防冲刷生态层;
[0023]B4、在B2的基础上,对高流速水域安装蜂巢格室,且蜂巢格室之间通过锚钉固定;蜂巢格室安装时,回填3~5mm厚的低营养种植土,耙平表层土并夯平;蜂巢格室安装完成后,再回填不小于10cm厚的防冲刷生态层。
[0024]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防冲刷生态层由卵石/碎石和改良土壤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且所述中低流速水域防冲刷生态层的卵石/碎石粒径为2~3cm,所述高流速水域防冲刷生态层的卵石/碎石粒径为3~4cm。
[0025]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低营养种植土与粘性土混合比例公式为:
[0026]x=16.5v+40,x+y=1,其中,v为水体流速,y为低营养种植土占比比例,x为粘性土占比比例。
[0027]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低营养种植土不含建筑垃圾、杂草、树根、石块、砂砾及构筑物,且孔隙度>40%,有机质含量≤20g/kg;所述粘性土粘土孔隙度>20%,粒径范围为0.005~0.05mm,天然稠度指数0.25<lc≤0.75,有机质含量≤20g/kg。
[0028]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C中,布置沉水植物群落的方法为:
[0029]C1、对静水水域按3:1:1比例种植苦草、狐尾藻和黑藻,植株高度分别为1~1.5m、0.5~0.8m、0.5~0.8m,种植密度为150~220株/m2,苦草种植深度为7~15cm,黑藻种植深度为5~15cm;
[0030]或C2、对中低流速水域以蓖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为主,苦草、狐尾藻、黑藻为辅进行种植,其中,种植比例为3:3:1:1:0.5,植株高度分别为0.7~1.2m、0.7~1.2m、0.3~0.7m、0.5~0.7m、0.5~0.6m,种植密度为150~220株/m2,蓖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种植深度为10~15cm;
[0031]或C3、对高流速水域种植以蓖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种植比例为1:1,植株高度均为0.7~1.2m,种植密度为200~220株/m2,蓖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种植深度为13~15cm。
[0032]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D中,对沉水植物群落投放功能性鱼类、底栖生物
和浮游动物,其中,功能性鱼类包括鲈鱼、青鱼、乌鳢和鳙鱼;底栖生物包括梨形环陵螺、无齿蚌和河蚬;浮游动物包括大型溞;
[0033]人工干预的方法包括:水面清洁、水草季节性收割;沿沉水植物群落边缘设置拦截网,网格大小设置为2cm
×
2cm以内;洪水过境后,清理水草附着物,检查拦截网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根据水体状态补充鱼类和底栖生物。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能够提高行洪河流中沉水植物群落对不同流速水流的耐受程度,快速恢复行洪河道中的沉水植物群落并长期存活,提高河道水质。
[0036]2)、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同时,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减弱对河床的冲刷影响。
[0037]3)、以恢复沉水植物群落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需构建沉水植物群落的河道进行流速水域划分,划分为静水水域、中低流速水域、高流速水域和超速水域;步骤B、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流速水域,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步骤C、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流速水域,在步骤B的基础上构建布置沉水植物群落,其中,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超过220株/m2,深度不超过15cm;步骤D、对沉水植物群落投放功能性鱼类、底栖生物和浮游动物,以构建完整水生态系统,持续人工干预保证水生态系统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包括:B1、在原河床基础上,按比例配备并回填30~50cm厚的由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的改良土壤,其中,低营养种植土不超过70%;B2、使用漂白粉和氯硝柳胺混合的土壤消杀剂对基底进行病原体和有害底栖生物的消杀,漂白粉和氯硝柳胺的混合比例为1:0.5,施用要求为:全湖均匀泼洒,用量为5g/m2~10g/m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备所述改良土壤的方法为:流速为0~0.2m/s的静水水域,改良土壤采用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且所采用粘性土的占比比例为40%~43.3%;流速为0.2~0.8m/s的中低流速水域,改良土壤采用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且所采用粘性土的占比比例为43.3%~53.2%;流速为0.8m/s~1.8m/s的高流速水域,改良土壤采用低营养种植土和粘性土混合而成,且所采用粘性土的占比比例为53.2%~69.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高流速水域回填改良土壤时,还在所配备的改良土壤中混合添加粒径2~3cm的碎石/卵石,且碎石/卵石与改良土壤的比例为1: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进行基底生境条件改善,还包括:B3、在B2的基础上,对中低流速水域的改良土壤之上回填不小于10cm厚的防冲刷生态层;B4、在B2的基础上,对高流速水域安装蜂巢格室,且蜂巢格室之间通过锚钉固定;蜂巢格室安装时,回填3~5mm厚的低营养种植土,耙平表层土并夯平;蜂巢格室安装完成后,再回填不小于10cm厚的防冲刷生态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新元廖伯文陈迪迪李鑫陈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清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