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56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包括下段内设置下集液箱的吸收塔以及上段内设置上集液箱的解吸塔,吸收塔塔釜通过富液管道Ⅰ连通至解吸塔塔顶,解吸塔一侧对应上集液箱通过半贫液管道连通至吸收塔的下集液箱下方;吸收塔一侧对应下集液箱通过富液管道Ⅱ连通至解吸塔的上集液箱下方,解吸塔塔釜通过贫液管道连通至吸收塔塔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集液箱将吸收塔和解吸塔各分为预吸收/粗解吸和主吸收/精解吸两个循环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分段吸收显著提高吸收效果,而且粗解吸过程是附带利用解吸塔顶部的气体对预吸收富液进行粗解吸,并未增加新的能耗,而预吸收又降低了解吸塔对主吸收富液的精解吸负荷,因而降低了系统能耗。能耗。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级吸收解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尾气处理或气体净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两级吸收解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烟道气是指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候所产生的对环境有污染的气态物质,因这些物质通常由烟道或烟囱排出。烟道气产生的过程大多是燃料不充分利用,不完全燃烧造成的。其成分为氮气、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气和硫化物等,现有吸收解吸流程通常是通过吸收塔中的吸收剂吸收烟道气中的硫化物使气体净化,然后再通过解吸塔将吸收剂中的硫化物汽提解吸。上述过程中的吸收和解吸往往是单级的,吸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能耗有待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在提高吸收率的同时节约了能耗。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包括下段内设置下集液箱的吸收塔以及上段内设置上集液箱的解吸塔,吸收塔塔釜通过富液管道Ⅰ连通至解吸塔塔顶,解吸塔一侧对应上集液箱通过半贫液管道连通至吸收塔的下集液箱下方;吸收塔一侧对应下集液箱通过富液管道Ⅱ连通至解吸塔的上集液箱下方,解吸塔塔釜通过贫液管道连通至吸收塔塔顶。
[0005]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6]上集液箱和下集液箱均包括水平的隔板,隔板中心上方均固定连通有升气管,升气管的顶端开口上方通过纵向的连杆均固定连接有挡液板。
[0007]吸收塔上位于其与半贫液管道连通位置的下方连通有烟道气管道。
[0008]吸收塔的塔顶连通有净化气管道。
[0009]解吸塔塔顶通过管道经冷凝器连通有回流罐,回流罐底端通过管道连通至解吸塔塔顶,回流罐顶端连通有解吸气管道。
[0010]富液管道Ⅱ和贫液管道上共同连通有贫富液换热器。
[0011]解吸塔塔釜通过管道连通有再沸器。
[0012]半贫液管道上设置有冷却器Ⅰ。
[0013]贫液管道上靠近吸收塔塔顶一端设置有冷却器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两级吸收解吸装置,通过设置集液箱将吸收塔和解吸塔各分为预吸收/粗解吸和主吸收/精解吸两个循环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分段吸收显著提高吸收效果,而且粗解吸过程是附带利用解吸塔顶部的气体对预吸收富液进行粗解吸,并未增加新的能耗,而预吸收又降低了解吸塔对主吸收富液的精解吸负荷,因而降低了系统能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两级吸收解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下集液箱,2.吸收塔,3.上集液箱,4.解吸塔,5.富液管道Ⅰ,6.半贫液管道,7.富液管道Ⅱ,8.贫液管道,9.烟道气管道,10.净化气管道,11.冷凝器,12.回流罐,13.解吸气管道,14.贫富液换热器,15.再沸器,16.冷却器Ⅰ,17.冷却器Ⅱ,18.富液泵Ⅰ,19.富液泵Ⅱ,20.贫液泵,21.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下段内设置下集液箱1的吸收塔2以及上段内设置上集液箱3的解吸塔4,其中,上集液箱3和下集液箱1均包括水平的隔板,隔板中心上方均固定连通有升气管,隔板下方的气相可沿升气管上升至隔板上方,隔板上方下落的液相在隔板上升气管外侧汇集,升气管的顶端开口上方通过纵向的连杆均固定连接有挡液板,阻止隔板上方下落的液相通过升气管下落至隔板下方。吸收塔2塔釜通过富液管道Ⅰ5连通至解吸塔4塔顶,富液管道Ⅰ5上设置富液泵Ⅰ18,解吸塔4一侧对应上集液箱3的隔板上方通过半贫液管道6连通至吸收塔2的下集液箱1下方,半贫液管道6上设置有冷却器Ⅰ16,吸收塔2上位于其与半贫液管道6连通位置的下方连通有烟道气管道9,吸收塔2的塔顶连通有净化气管道10。吸收塔2一侧对应下集液箱1的隔板上方通过富液管道Ⅱ7连通至解吸塔4的上集液箱3下方,富液管道Ⅱ7上设置有富液泵Ⅱ19,解吸塔4塔釜通过贫液管道8连通至吸收塔2塔顶,贫液管道8上设置有贫液泵20,富液管道Ⅱ7和贫液管道8上共同连通有贫富液换热器14,贫液管道8上靠近吸收塔2塔顶一端设置有冷却器Ⅱ17。解吸塔4塔顶通过管道经冷凝器11连通有回流罐12,回流罐12底端通过管道经回流泵21连通至解吸塔4塔顶,回流罐12顶端连通有解吸气管道13。解吸塔4塔釜通过管道连通有再沸器15。
[0019]工作时,待处理烟道气通过烟道气管道9进入吸收塔2塔釜下集液箱1下方,与半贫液管道6中通入的半贫液发生气液传质,从而对烟道气进行预吸收,预吸收后的富液出吸收塔2塔釜在富液泵Ⅰ18作用下通过富液管道Ⅰ5进入解吸塔4塔顶,预吸收后的烟道气经升气管进入下集液箱1上方,与贫液管道8通入的贫液吸收剂发生气液传质,从而对烟道气进行主吸收,烟道气中的硫经过预吸收和主吸收后其他轻组分通过净化气管道10出塔。
[0020]进入解吸塔4塔顶的预吸收富液被解吸塔4顶部的气体粗解吸,这里是利用解吸塔4顶部原本要出塔的解吸气对预吸收富液进行初步解吸,解吸得到的为半贫液,汇集在上集液箱3隔板上,经冷却器Ⅰ16冷却后由半贫液管道6送回吸收塔2下段用来吸收烟道气管道9进来的初级烟道气。解吸得到的解吸气出塔后经冷凝器11冷凝进入回流罐12,不凝气通过解吸气管道13排出,凝结液相通过回流泵21返回解吸塔4塔顶。对烟道气进行主吸收后汇集在下集液箱1隔板上的主吸收富液在富液泵Ⅱ19作用下通过富液管道Ⅱ7进入解吸塔4上集液箱3下方进行精解吸,由再沸器15提供热源,精解吸后进入解吸塔4塔釜的贫液经通过贫富液换热器14与主吸收富液换热再经冷却器Ⅱ17冷却,在贫液泵20作用下通过贫液管道8进入吸收塔2塔顶,从而对预吸收后的烟道气进行主吸收。
[0021]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的两级吸收解吸装置通过设置集液箱将吸收塔2和解吸塔4各分为预吸收/粗解吸和主吸收/精解吸两个循环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分段吸收显著
提高吸收效果,而且粗解吸过程是附带利用解吸塔4顶部的气体对预吸收富液进行粗解吸,并未增加新的能耗,而预吸收又降低了解吸塔4对主吸收富液的精解吸负荷,因而降低了系统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段内设置下集液箱(1)的吸收塔(2)以及上段内设置上集液箱(3)的解吸塔(4),吸收塔(2)塔釜通过富液管道Ⅰ(5)连通至解吸塔(4)塔顶,解吸塔(4)一侧对应上集液箱(3)通过半贫液管道(6)连通至吸收塔(2)的下集液箱(1)下方;吸收塔(2)一侧对应下集液箱(1)通过富液管道Ⅱ(7)连通至解吸塔(4)的上集液箱(3)下方,解吸塔(4)塔釜通过贫液管道(8)连通至吸收塔(2)塔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液箱(3)和下集液箱(1)均包括水平的隔板,隔板中心上方均固定连通有升气管,升气管的顶端开口上方通过纵向的连杆均固定连接有挡液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吸收解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2)上位于其与半贫液管道(6)连通位置的下方连通有烟道气管道(9)。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怡涵符亚玮雷洁琼肖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璞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