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管理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露天矿山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管理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矿山是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开采所形成的采坑、台阶和露天沟道的总称叫露天矿场。采矿形成的露天矿场后,由于破坏了矿山原本的植被体系,导致露天矿山在很长时间内都很难生长植物,导致该地区的植被体系遭到长久的破坏,甚至会波及未开采区域,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
[0003]虽然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很多露天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人为干预,使裸露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色。但是,现有的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矿山不同位置的地质情况,植物种植上去之后对水土修复效果不好,依然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同时植物的生长状态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应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管理评价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管理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露天矿山的每级采矿台阶面上随机选取若干数据采集点,以露天矿山的底部平盘中心为参考原点,采集每个数据采集点相对于参考原点的三维坐标;S2:以同一级采矿台阶面上获得的所有三维坐标作为数据组,利用数据组计算每级采矿台阶面的参数,每级采矿台阶面的参数包括采矿台阶面的高度和半径;S3:根据高度和半径绘制每级采矿台阶面所在的外环线,并以参考原点建立该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模型;S4:在每级采矿台阶面所在的外环线上选择若干数据采集点作为地质勘察点,使每个地质勘察点均位于外环线上,标记出每个地质勘察点所在的坐标;S5:根据地质勘察点所在的坐标获取地质勘察点在露天矿山的位置,并在地质勘察点上进行下钻形成探测井,探测井的下钻深度等于相邻两个采矿台阶面之间的高度;S6:通过探测井勘测出地质裂缝的断裂方向;S7:在生态修复模型上将每个勘测出的地质裂缝的断裂方向进行首位相连,形成地质裂缝网,并计算地质裂缝网覆盖在生态修复模型上的投影面积;S8:将投影面积与露天矿山进入不稳定状态时地质裂缝覆盖的最小面积进行比较:若,则判定该露天矿山的地质结构已经出现不稳定状态,易出现山体垮塌,管理部门在该露天矿山周围设立围栏,不允许人员进入;若,则判定该露天矿山的地质结构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执行步骤S9;S9:将面积作为该露天矿山需要进行水土保持修复的最小面积,在该地质裂缝网上随机均匀生成若干植物种植点,并提取植物种植点坐标;S10:工作人员根据植物种植点的坐标在露天矿山现场寻找到对应的种植点,并在露天矿山周围未开发地带寻找生长茂盛且利于保持水土的植株,将植株挖至种植点种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管理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包括:S91:在露天矿山周围未开发地带寻找生长茂盛且利于保持水土的植株种类,并对植株进行标记;S92:在生长有标记植株的未开发地带圈出一个拍摄区域,并利用无人机拍摄该区域的区域图像;S93:根据区域图像的尺寸大小计算拍摄区域的实际面积:其中,为拍摄区域的长,为拍摄区域的宽,为无人机拍摄时定位模块输出的海拔高度,为拍摄区域所在的平均海拔,为无人机拍摄的镜头与成像位置的距离;
S94:在区域图像上筛选出标记植株的数量,计算拍摄区域内标记植株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作为露天矿山所在区域内保持水土地质稳定时的最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华,韩琳,李洪涛,胡小辉,徐扬,王海龙,袁辉,贾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