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48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申请提供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其中该电机减振结构包括第一涡壳、第二涡壳和电机支架,其中,电机支架与第一涡壳之间通过均匀间隔设置的限位弹簧互相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第一涡壳和第二涡壳相对设置且互相连接。本申请在风轮主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当离心风机在工作时,风轮的抖动传递到电机上时,利用电机周围数个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适感提升。适感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无叶风扇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无叶风扇一般都采用离心风机送风,因为离心风机的送风能力强、风量大,但离心风轮产生的双向振幅也高,振动必然会产生噪音,影响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为了避免涡壳抖动和噪音过大,市面上的离心风机式无叶风扇主要采用面积较大、较厚的橡胶垫进行减振降噪,这种缓振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效果差,橡胶的回弹幅度小,降噪能力弱,而且橡胶垫在较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难以长时间起到有效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在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利用电机周围限位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包括第一涡壳、第二涡壳和电机支架,其中,电机支架与第一涡壳之间通过均匀间隔设置的限位弹簧互相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第一涡壳和第二涡壳相对设置且互相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电机减振结构,在风轮主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当风扇的离心风机在工作时,风轮的抖动传递到电机上时,利用电机周围数个限位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0007]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
[0008]根据本技术的电机减振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弹簧包括扭转弹簧。
[0009]相对于压缩弹簧,扭转弹簧以弯曲时的扭力来克服风轮引起的电机振动,占用空间小,受力更加稳定,缓振能力更强。具体地,在风扇风轮主电机的周围,增加一周圈的扭转弹簧,通过扭转弹簧使电机支架和涡壳固定连接,在风机工作时,风轮引起的电机振动传递到扭转弹簧上,数个扭转弹簧通过在电机支架的圆周上形变产生的扭力来消除电机的振动,扭转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半受力状态,当振动产生时,扭转弹簧产生的扭力足以抵消电机的振动,且周圈均受力,使中心电机位置更稳定,从源头减缓无叶风扇的振动问题,使整机的振动噪声显著降低,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
[0010]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涡壳上设置有与扭转弹簧其中一端连接
的第一定位结构,电机支架上对应设置有与扭转弹簧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定位结构。
[0011]通过设置定位结构对扭转弹簧进行定位固定,能够使得扭转弹簧的装配简单便捷,且稳定可靠。
[0012]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端支柱和涡壳端支柱,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涡壳端支柱的尾部与定位孔形成配合,支架端支柱与限位孔形成配合,扭转弹簧套设在定位柱上且其中一端与限位柱的底部形成配合。
[0013]上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互相配合,能够很好地对扭转弹簧进行限位,确保扭转弹簧的工作过程稳定可靠。
[0014]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柱的外侧设置有挡板。
[0015]通过设置挡板,可以进一步对扭转弹簧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
[0016]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柱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挡板的两侧分别与限位槽形成配合。
[0017]通过进一步设置与挡板形成配合的限位槽,能够全方位对扭转弹簧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
[0018]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柱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凸台。
[0019]通过设置定位凸台,能够对扭转弹簧底部进行很好地定位,便于涡壳端支柱的尾部与定位孔形成配合。
[0020]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支架与第一涡壳之间设置有预设宽度的空隙。
[0021]通过在电机支架与蜗壳之间预留弹簧变形的中空距离,确保电机支架与蜗壳之间不会贴合产生振动摩擦。根据涡轮偏振导致的电机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一般振动偏移不超过1mm,中间可预留2~3倍的偏移距离,确保不会有摩擦。具体地,在电机支架与蜗壳之间预留弹簧变形的中空距离,弹簧分布在电机支架的圆周上,和左涡壳中心结构相互挤压,既可以减振又能很好的固定电机。将工作状态的离心风机产生的双向振幅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振动减弱也可以使整机的运动结构老化延缓,提升整机质量,振动噪音的减弱也可以提升整机的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
[0022]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支架上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螺钉柱,第一涡壳上和第二涡壳上分别对应设置有螺钉柱。
[0023]通过在各零部件上设置螺钉柱,使得整个电机减振结构的安装和维护更加简单便捷。
[0024]本技术第二方面的风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
[002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风扇风轮主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当风扇的离心风机在工作时,风轮的抖动传递到电机上时,利用电机周围数个限位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附图说明
[0026]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7]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减振结构的整体结构;
[0028]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减振结构的分体结构;
[0029]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涡壳与电机支架的装配结构;
[0030]图4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涡壳与电机支架的装配俯视结构;
[0031]图5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减振结构的整体剖视结构;
[0032]图6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涡壳与电机支架的装配剖视结构;
[0033]图7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涡壳的整体结构;
[0034]图8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电机支架的整体结构;
[0035]图9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电机的整体结构;
[0036]图10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二涡壳的整体结构;
[0037]图11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1中扭转弹簧的整体结构;
[0038]图12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2中风扇的整体结构。
[0039]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壳、第二涡壳和电机支架;其中,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第一涡壳之间通过均匀间隔设置的限位弹簧互相连接;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一涡壳和所述第二涡壳相对设置且互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簧包括扭转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扭转弹簧其中一端连接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机支架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扭转弹簧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定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端支柱和涡壳端支柱;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所述涡壳端支柱的尾部与所述定位孔形成配合,所述支架端支柱与所述限位孔形成配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兵宋嘉豪陈宇强郭宏俊胡健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