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射频手术经常要双侧多个神经根、多个神经根后内侧支同时穿刺,做到每一个靶点都精准穿刺难度大的问题。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包括X光透射板、斜向铅线、腰椎定位铅点和入刺定位铅点;所述X光透射板内设有竖向排列的多组由中心线上向两侧斜上方向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
技术介绍
[0002]腰下腰痛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80%。2013年《柳叶刀》杂志中一项中国疾病负担的研究数据显示,下腰痛已成为中国十大致残性疾之首。坐骨神经痛常常伴随下腰痛发病,其发病原因众多,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盘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病变、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等等。腰椎微创介入手术包括腰椎神经节阻滞/射频治疗、腰椎后内侧支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等。
[0003]腰椎神经节阻滞/射频治疗是腰椎疾病微创介入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可有效用于急慢性腰腿痛中的诊疗。美国新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经椎间孔的腰椎神经节阻滞/射频技术推荐等级为A级。2020年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推荐等级为2级。此外,腰椎后内侧支射频治疗和腰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也是慢性下腰痛和盘源性腰痛的重要治疗方式。
[0004]腰椎微创介入手术通常需要单个或多个神经节同时进行治疗,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神经根穿刺靶点:椎间孔神经根出口处。神经根后内侧支穿刺靶点:上关节突和横突相接处,上关节突外侧,横突上方内侧。
[0005]现有体表定位方法,需要不断的调节克氏针的位置,反复拍摄X片来寻多个椎间隙,操作繁琐,效率低,透视次数多放射暴露风险大。即使定位完椎间隙,仍然不能指引准确的入针点位置,和入针方向,仍然需要依赖术者的经验,大致的预估穿刺点和穿刺方向,之后通过X线透视来调整,错误率高,定位点经常不准确,耗费时间也长。尤其是腰椎射频手术经常要双侧多个神经根、多个神经根后内侧支同时穿刺,工程量大,做到每一个靶点都精准穿刺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阐述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包括X光透射板、斜向铅线、腰椎定位铅点和入刺定位铅点;所述X光透射板内设有竖向排列的多组由中心线上向两侧斜上方向85
°
延伸的斜向铅线,所述X光透射板的中心线与斜向铅线的交点处设有腰椎定位铅点,所述X光透射板的中心线向两侧移动7cm处与斜向铅线的交点处设有入刺定位铅点。
[0009]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的中心线上设有中心铅线。
[0010]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的中心线两侧设有椎体参考铅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的下部开设有骨盆弧形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的中心线两侧均设有3条竖向穿刺铅线,3条所述竖向穿刺铅线距离X光透射板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8cm、7cm和6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两侧竖向排列的斜向铅线均为15条。
[0014]进一步的,所述腰椎定位铅点包括腰椎三角形定位铅框、腰椎圆形定位铅框、腰椎第一定位铅点和腰椎第二定位铅点;所述X光透射板的中心线与斜向铅线的交点处依次设置为腰椎三角形定位铅框、腰椎第一定位铅点、腰椎圆形定位铅框和腰椎第二定位铅点。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入刺定位铅点包括入刺三角形定位铅框、入刺第一定位铅点、入刺圆形定位铅框和入刺第二定位铅点;所述入刺定位铅点从上到下依次设为入刺三角形定位铅框、入刺第一定位铅点、入刺圆形定位铅框和入刺第二定位铅点。
[0016]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在无铅位置进行镂空处理。
[0017]进一步的,所述X光透射板边缘位置为弧形。
[0018]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9]1、本技术的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通过X光透射板、斜向铅线腰椎定位铅点和入刺定位铅点的设置无需使用克氏针的位置,无需多次拍摄X光片,操作简单,效率稿,避免了透视次数多放射暴露风险大的缺点。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入针点的位置和入针方向,对操作者的经验依赖小,尤其在腰椎射频手术经常要双侧多个神经根、多个神经根后内侧支同时穿刺工程量大时,可以做到每一个靶点都精准穿刺。
[0020]2、腰椎三角形定位铅框、腰椎圆形定位铅框、腰椎第一定位铅点、入刺三角形定位铅框、入刺第一定位铅点和入刺圆形定位铅框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腰椎定位垫对应的入刺点,有利于操作员人员快速识别和观察以作出下一步操作。
[0021]3、X光透射板边缘位置的弧形设置避免了X光透射板边缘与背部接触导致刺感等不适。
[0022]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4]图1为本技术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X光透射板、2.斜向铅线、3.竖向穿刺铅线、4.中心铅线、5.腰椎定位铅点、6.入刺定位铅点、7.椎体参考铅线、8.骨盆弧形口、51.腰椎三角形定位铅框、52.腰椎圆形定位铅框、53.腰椎第一定位铅点、54.腰椎第二定位铅点61.入刺三角形定位铅框、62.入刺第一定位铅点、63.入刺圆形定位铅框、64.入刺第二定位铅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如图1所示,包括X光透射板1、斜向铅线2、腰椎定位铅点5和入刺定位铅点6;所述X光透射板1内设有竖向排列的多组由中心线上向两侧斜上方向85
°
延伸的斜向铅线2,所述X光透射板1的中心线与斜向铅线2的交点处设有腰椎定位铅点5,所述X光透射板1的中心线向两侧移动7cm处与斜向铅线2的交点处设有入刺定位铅点6。
[0032]斜向铅线2、腰椎定位铅点5和入刺定位铅点6在CT成片时显影,其中一个腰椎定位铅点5对应需要穿刺的腰椎间盘节段中心点,该腰椎定位铅点5向腰椎间盘节段需要穿刺的点所在方向的斜向铅线2即为穿刺线,该斜向铅线2上的入刺定位铅点6即为入刺点。
[0033]通过X光透射板1、斜向铅线2腰椎定位铅点5和入刺定位铅点6的设置无需使用克氏针的位置,无需多次拍摄X光片,操作简单,效率稿,避免了透视次数多放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X光透射板(1)、斜向铅线(2)、腰椎定位铅点(5)和入刺定位铅点(6);所述X光透射板(1)内设有竖向排列的多组由中心线上向两侧斜上方向85
°
延伸的斜向铅线(2),所述X光透射板(1)的中心线与斜向铅线(2)的交点处设有腰椎定位铅点(5),所述X光透射板(1)的中心线向两侧移动7cm处与斜向铅线(2)的交点处设有入刺定位铅点(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透射板(1)边缘位置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透射板(1)在无铅位置进行镂空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透射板(1)两侧竖向排列的斜向铅线(2)均为15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透射板(1)的中心线两侧均设有3条竖向穿刺铅线(3),3条所述竖向穿刺铅线(3)距离X光透射板(1)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8cm、7cm和6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神经双侧多靶点穿刺定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李水清,罗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